2018年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16日在平谷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平谷区区长  汪明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平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平谷区新一届政府届首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按照区五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区呈现全面向上向好的发展局面。

一、坚持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抓好抓牢“生态立区”主线,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目标管理、系统推进”,统筹实施“四治一保”工程,生态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实施《清洁空气三年行动计划》,精准溯源,严格溯责,开展“一微克”攻坚行动,严控“三烧八小一棚一灶一车一炮”,狠抓大气污染治理。加强执法监管和属地管理,“三烧”行为同比减少64%;大力压减燃煤,完成108个村煤改气、42个村煤改电工程,改造农村吊炕4.2万余铺;查处超载、超排行为,划定外埠过境大货车和本市货车、农用车禁行区域,实行入境大货车“人、车、证、货”同步查验,全年劝返7.7万辆,自开展秋冬季专项执法行动以来,过境大货车同比减少45.1%;严管烟花爆竹燃放,在平谷镇、兴谷街道、滨河街道划定烟花爆竹禁放区,劝阻燃放行为650余起。全区PM2.5年均浓度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较2013年累计下降30.6%。

水资源保护成效凸显。全面落实“河长制”,成立水资源委员会,设立区、镇、村、段四级河长1073人。按照“污水不出村、出村没污水”要求,深入推进“四水三治”,多措并举开展“三污”治理,启动124个村污水治理工程,治理养殖场(户)1349家,整顿沿河排污企业208家,截流排污口285个,基本杜绝污水直排。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洳河、小辛寨石河段完工,三、四阶段实现进场。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被评为市级首批节水型区。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其中东店国考断面水质首次达标,金海湖水质20年来首次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泃洳河水域呈现城景相依、林水相映、鹤鹭纷飞的景象,构成美好画卷。

土壤质量持续提升。实施土壤改良计划,完成土壤普查取样检测;制定耕地质量建设标准,编制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规程,完成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报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改良土壤2万亩。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示范1.1万亩,减少农药面源污染。

城乡环境不断美化。推进北京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实施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市容环境、生态环境、设施条件和秩序维护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确定291项具体工程,市级环境问题点位808个全部销账;建立管理机制,在夏各庄镇试点实施建筑垃圾收集、运输、消纳全过程处理;组建京环京谷公司,提升城区保洁作业水准,尘土残存量在生态涵养区连续排名第一。完成滨河森林公园改造提升工程,绿化公路、河道30公里,种植花卉2万余平方米;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低效林改造1.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94%,同比提高0.43个百分点。

“生态桥”治理工程成功试点。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目标,在刘家店、大华山、南独乐河等镇启动试点,将绿色循环经济和生态治理有机结合,建立“政府主导、村级组织、农户参与、科技支撑、企业运营”的“五位一体”模式,破解“政府、企业、基层组织、农户”间的政策、技术、信息等“断桥”问题,系统解决了困扰农村多年的环境治理、空气污染、防火防汛防疫、土壤改良等重点难点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探索了基层治理新模式。全年共处理农业“九废”2.65万吨,生产优质有机肥5570吨[1],目前已全部发回农户还田利用。

二、“双安双打”重拳出击,底线问题得到系统解决

直面区域发展的安全生产、安全稳定等底线问题和隐患、风险,从年初启动“双安双打”专项行动,向全链条违法犯罪行为宣战,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公共安全明显改善,政府公信力明显提升,政风民风明显好转,广大群众拍手称快。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8.2%,居全市第3位。

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在全市首创安全生产专责专章,严格落实“六个责任”,形成安全监管全责任落实、全部门覆盖、全链条考核。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整改隐患2070项,火灾接警数和成灾数同比分别下降2.6%和2.9%。完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体系,加强日常管理和信息通报机制,森林过火面积同比下降60.1%,无人员伤亡。玻璃栈道、黄金尾矿库治理等重大风险隐患得到化解,制定玻璃旅游项目地方标准,填补领域空白。交通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食品药品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9.81%和100%。通过狠抓安全底线,实现“五全五安”。

安全稳定不断巩固。圆满完成了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峰会等重大活动和重点时期安保维稳工作,实现全域安全稳定。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制定信访“1+8”文件,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同工作机制,上访批次和上访人次均同比下降30%。启动“强警计划”,实施智能交通、“雪亮工程”、执法办案中心和5个派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警力下沉前置。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安队伍的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和法治建设明显加强,干群评价明显提升。

顽症痼疾有效治理。严厉打击肆虐多年的盗采金矿、盗挖山体、盗偷砂石违法行为,共查处非法采矿区88个、非法加工经营堆放点203个,立案33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23人,上网追逃9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亿元,“三挖”违法行为得到彻底根除。按照“精准认定、分类处理、重点突破、依法打击”的原则,以马坊镇为试点,全面启动全区打击“四抢”工作,累计清除抢栽树木8万棵,控减财政损失超过5亿元,“四抢”违法行为得到有序清理,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积极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立足绿色创新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亿元的年度目标,同比增长6%。

逐步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土地管理,完成大兴庄镇、王辛庄镇村级土地承包合同清理,其它乡镇正在稳步推进,共清查土地1.42万亩,盘活工业用地195.72亩、闲置厂房1.76万平方米;启动大兴庄镇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塔洼三队流转土地精品民宿开发、白各庄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建设、马昌营田园综合体建设、金海湖区域发展等五项农村集体土地综合利用改革试点。建立项目全要素评价机制,梳理未来三年项目周期表并滚动推进,初步建立“联合发展链”模式。

优化提升主导产业。农业提质升级。加强“三农”工作领导,建立“三农”联席会议制度;启动“三农”调研年工作,专题调研二十余次,查找存在问题和短板,通过一线调研、科学分析、系统谋划,明确农业科技创新区发展定位。推动区校合作,在峪口镇建立北京科技大学平谷生物农业研究院,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努力打造农业示范窗口。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大桃、豌豆、文玩核桃三个产品成为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果之首,桃之都”大桃品牌营销体系基本建立。实施“互联网+大桃”工程,线上销售2060万斤,销售额1.7亿元,对“触电”农户增收贡献率超过87%。工业深度调整。疏解一般制造业21家,清理“散乱污”企业765家;中关村平谷园新认定高新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4.9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生物医药产值同比增长21.1%,产业发展质量有效提升。休闲旅游业稳步发展。2020北京·平谷世界休闲大会筹备工作加快推进,完成主场馆区域规划设计,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北京)休闲大会、第十九届国际桃花音乐节等特色主题活动,品牌效应逐渐形成。重点服务业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利用外资6041.4万美元,同比增长34.2%。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物流基地新增注册企业53家,完成美国牛肉价格指数编制签约,推进美国牛肉进口;办理了首票中欧班列运输货物进境,成为“一带一路”的北京节点;开通北京至上海商品汽车铁路运输业务。通航基地驻场运营企业17家、驻场运营飞机37架;复装交付飞机14架,交易额4.4亿元,同比增长430%;体验飞行768架次,培训飞行员85人次,集营销、会展、体验、培训、维护于一体的“通航5S中心”初步形成。“中国乐谷”获得国家和北京市“两区域一重点”的划定批复,编制完成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筹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民生事业发展,逐步补齐民生短板,努力使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推进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工作,建立需求台账和帮扶台账,做到“一户一策”,实现40%低收入农户“脱低”。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下乡”等活动,城镇新增就业8026人。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全区18万人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建成大华山镇和兴谷街道2个镇级养老照料中心,惠及万余人。深入推进“智慧镇罗营”建设,推广“即刻到家”便民服务,“农村淘宝”逐步落地见效,建成村级服务站50个,服务村民5万余人次,实现上行交易额900余万元、下行交易额2020万元。新建和改造便民商业网点36个,解决群众生活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保障性住房新开工1305套,山东庄西沥津、马坊共有产权房建设稳步推进。启动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可视化阳光餐饮完成率达到95.6%。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实施《振兴教育事业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治理,取缔关停无证照幼儿园31家。探索“管办评”分离,与市级名校合作办学达到15所。建立“双积分”评价机制,完善绩效工资管理,落实乡村教师岗位补助政策,建立岗位竞聘机制,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新建、改造农村校舍10.72万平方米,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高考一本上线率同比提高0.82个百分点;中考优秀率同比提高5.96个百分点。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日益深化。顺利完成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引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建立两个区域医联体和四个紧密型医联体,构建以北京友谊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为顶层的四级医疗服务体系。专家下基层形成常态,完成乡医测评选拔,实施57个空白村卫生室建设,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0.6%,分级诊疗态势初步显现。区疾控中心综合业务楼主体完工,中医康复门急诊综合楼项目选址完成,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备。召开京东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大会,区域合作稳步推进。

文化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深入推进上宅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研究、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工作。完成30年以上老建筑普查工作,编制《平谷长城文化带建设五年计划》,在镇罗营镇试点启动“环长城100”项目。组建李锴文化研究会,整理研究李锴诗1300余首。群众文体活动日益丰富,成功举办首届春节文化庙会,开展“平谷百姓音乐厅”、文化大讲堂等高品质文化活动300余场;组织第八届全民运动会、京津冀国际公路自行车挑战赛、国际户外休闲健身大会等特色活动;建立书法长廊、凉亭、标识,开设书法培训站点103个,培训群众达4万余人次,中国书法之乡影响力不断增强。

五、城乡建设扎实推进,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引领,围绕规划设计、设施建设、城市管理、运行保障等方面,全面推进城乡建设,城乡功能日益健全,发展面貌持续改善。

新版规划有序转化落实。加快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转变、国土规划向发展规划转变。在全市率先完成1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城乡土地利用调查工作;完成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生态控制区划定工作,“三区”比例为6.8:13.4:79.8。高标准完成“两图合一”工作,实现城乡规划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衔接与协调,形成全域空间规划基础底图。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编制完成平谷区五年棚户区改造方案,府前街棚户区改造一期加快推进,二期签约意向率达96%,南大门、兴谷三村、齐各庄棚改项目启动前期工作。马坊南区定向安置房(一期)项目加快建设,夏各庄滨水生态休闲公园稳步推进,金海湖中心区环镇路交通及照明工程全部完工。轨道交通平谷线启动征拆,承平高速启动前期工作,早鲍路建成通车,迎宾环岛地下通道建设完成。东高村110千伏变电站、鱼子山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用,陆港11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城乡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乡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在全市率先完成“疏整促”专项行动年度任务,拆除违法建设94.6万平方米,自拆率达到97%,查处取缔占道经营1745件、无证无照360处、开墙打洞85个,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32%、450%、708%,城乡环境更加有序。出台《平谷新城建筑风貌设计导则》和《平谷区村民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完善各类征拆补偿政策,城乡建设不断规范。千里马环岛、大龙环岛等交通节点加装交通信号灯,既保留了城市地标,又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对21个老旧小区实施“菜单式”准物业管理,在夏各庄镇、滨河街道试点推行街巷长制、小巷管家制,城乡管理更加精细。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履职能力得到加强

区政府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履职,坚持深化改革,坚持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群众满意的法治政府。

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严格履行向人大报告制度,主动报告生态保护、城乡建设等重点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6件,坚持人大、政府联席会制度,落实建议37条。加强与政协沟通联系,落实政府、政协联席会制度,采纳意见27条;办理政协提案228件。建立区长碰头会、乡镇工作联席会等制度,完善“三重一大”议事规则,落实“五加一”决策法,完成116件文件合法性审查,确保政府各项决策审慎稳妥、周密细致、依法合规。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57万件,及时向社会公开部门审计结果、财政预决算等事项。

改革攻坚持续深入。推进各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五下”“三在一听”等机制,完成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环保、农业等部门率先实现50%的机关干部下沉一线治水;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金海湖管理委员会,强化重点领域和地区的统筹管理。推动国资国企重组,探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布局进一步优化。建立“总体统筹、总体规划,分类实施、分时推进”的工作原则,系统推进重点工作,统筹使用土地、资金、编制等资源和要素,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依据部门“三定方案”、行业法律法规,全面梳理和编制各部门“9+X”权力清单和专项责任清单10928项,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一门主责、其他配合”“部门要求、乡镇落实”的“三协同”联合执法链,并延伸到“行刑衔接、检法联动”,有效破解执法难题。“乡镇吹哨、部门报到”联合执法链模式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并向全市推广。

政府党组主体责任逐步压实。在区委领导下,落实政府党组主体责任。开展区政府党组“勇于担当”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现场教育、专题学习、蹲点调研等活动,促进政府部门履职担当。坚持“一线工作法”,密切联系群众,政府领导班子带队深入一线调研500余次,各级各部门一线工作形成常态。深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盗挖盗采、石林峡景区缆车事件、滨河供热厂火灾等事件,政府各部门做检查21次,在《平谷信息》点名专栏通报20次,对34家单位进行模拟问责,做到以案明权、明责、明法,以案立制。建立集体学习制度,通过一会一训和专题党课,开展河长制、生态文明建设、“互联网+大桃”等集中学习50余次,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反对并遏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执纪职责与工作延伸。

2017年,全年接受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巡查、国土部北京督察局国土资源利用督察和市委市政府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环保、安全生产等督导检查14次,接受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级部门开展的“河长制”、生态建设、低收入农户增收、产业发展、“三大行动”等检查调研22次。保持定力,增强政治意识,确保了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在平谷得到有效转化和落地,我区各类检查指标基本实现“脱险脱低”,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向上向好。

各位代表,201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围绕全区发展大局,区政府攻坚克难、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扫清障碍、夯实基础、推进发展,积极稳健地推动了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转变,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的坚强有力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政府各部门的尽职尽责,得益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得益于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更得益于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区政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平谷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一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对环境和生态有负面影响,气、水等考核指标面临很大压力,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利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仍需深化。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基础不实,落地困难;产业、企业、就业、民生、税收等要素尚未形成有机整体,绿色产业刚刚起步;“小散乱污险”企业退出缓慢,产业亟需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不佳,土地利用存在“闲停低改非”等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不够,不适应发展需求。民生保障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基础薄弱,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比较困难;饮水、治污、道路等基础设施与民生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保、产业、民生之间存在着结构性、阶段性矛盾,需要逐步解决。城乡建设水平不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管护能力有待加强,规划落地存在“散弱错少空”等问题,“多规合一”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法治政府建设任重道远。有些改革举措落实不到位,重点工作责任不实、制度不全、措施不细,政府工作仍显动力不足、能力不足、合力不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经验主义等现象依然存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区政府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科学的方法,推进政府部门履职尽责,有效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今后四年发展方向和2018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四年,本届政府肩负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发展机遇看,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新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平谷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平谷更彰显区域特点的功能定位,平谷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发展阶段看,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坚定了要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发展条件看,平谷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资源、比较完整的农业产业、相对充分的土地和人力资源空间,为今后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勇于担当、勤于作为、严于执法、精于管理、善于服务、甘于奉献”,推进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长转换新动能,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民生保障满足新需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对标、分解、转化、落实的关键一年,对今后发展十分重要。区政府要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区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谋布局、夯基础、优环境、促发展”,实现新形势下经济社会良好开局。

2018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3.4%、3%和4%;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低收入农户80%脱低,收入增幅高于农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长抓不懈,久久为功,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统筹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涵养和生态利用,努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规划和基础设计。做好顶层规划。落实新版总规要求,推动生态涵养区发展,完善《平谷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平谷区2018-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探索建立生态涵养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生态价值评估,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工作和基层工作。面向基层群众需求和镇村发展需要,深入一线调研,围绕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等基层生态建设现实课题,优化资源配置,出台相应政策,完善工作机制,补齐短板。

加强生态系统治理。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全面摸清污染现状;把“河长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系统推动“四治一保”工作。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编制《2018-2020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分解2018年工作任务,深化“三烧八小一棚一灶一车一炮”治理,完成全区3个供热厂改制改造,推进5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加强水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四水三治”,实施流域环境和河湖岸线综合治理;建立“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河长工作全程留痕和信息化管理,完成124个村污水治理工程。加强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健康土壤”工程,围绕“健康、安全、环保、产业”等课题,多措并举,部门联动,系统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改良和利用;制定健康土壤标准,建立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各类面源污染防治,重点减控农药和化肥施用,因地择产、因土施策,有针对性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植绿肥等技术,持续改善土壤质量。加强环境治理。继续实施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市容、生态、设施、秩序四个方面23项环境综合治理内容;深化环卫体制改革,推行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实现道路清扫、垃圾分类、回收处置、再生利用全过程专业化管理,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加强生态资源保护。持续打击生态破坏行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红线区保护,落实王都庄、中桥应急水源地停采。加强水资源管理,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协作,建立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联防联治机制,打造“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筑牢北京东部生态屏障。

推广“生态桥”治理工程。做好“生态桥”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在镇村合理布局,建设配套设施;拓展“生态桥”运用领域,从农业“九废”处理推广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完成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实现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设立“生态桥”专项资金,加强各领域、各部门资金统筹使用,提高综合效益。引进和培育“生态桥”企业,推动绿色创新发展。推广“生态桥”APP,实现生态治理、生态教育、村级治理、村务公开等信息化管理,提高基层生态综合治理水平。

二、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

落实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做优”的发展思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

做精一产。围绕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承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区。推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平谷合作,建立农业科研、试验、转化、示范和人才培养基地,成立院士和专家工作站,推进“产学研用训”一体化建设,打造北京农业的“中关村”。研究制定专项政策,在土地空间、人口户籍、办公和居住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保障,引进各类涉农高端企业入驻,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发展籽种产业,推动大桃、蛋鸡、草莓、红杏等种质中心和北方树种资源库建设。发展“高精尖”农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动农业转型、优化、升级,促进都市化、生态化、专业化、休闲化发展。推进养殖场、蔬菜大棚等农业设施生态化改造,实施“两田一园”高效节水1.1万亩。与正大集团、呷哺呷哺等企业建立产地直供型紧密合作模式,带动生产环节提质升级。发展智慧农业、会展农业、科普农业等新业态,推动一三产融合发展。加强京台农业交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做强二产。编制六大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功能定位。加快腾笼换鸟,疏解“三高两低”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清理“散乱污”企业;加强政策引导,推进汽车配件企业转型升级。建立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名录和企业名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中纺联创、中安泰华、幸福益生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

做优三产。加快世界休闲大会筹备工作,启动主场馆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高质量举办第二届中国(北京)休闲大会,组建休闲大会企业大联盟。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培育民俗体验、生态康养、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等特色休闲产业,完成塔洼三队“山里寒舍”高端民宿项目建设,推动金海湖全域旅游开发进入实施阶段。以“公转铁”为契机,依托马坊物流园区、平谷海关,以平谷地方铁路、大秦铁路、轨道交通平谷线、京平高速、承平高速等为基础,探索发展外集内配平衡、装备高端、智能低碳的绿色物流产业,打造“北京东部物流枢纽”,建设“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物流口岸”。完善通航机场基础设施,拓展通用航空的会展销售、研发创新、培训体验、维修保养、运营服务、保税物流等功能,打造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推进乐谷音乐休闲公园开工建设。引导楼宇经济发展,实施“三年扶持计划”,利用现有110万平方米商住楼资源,建立企业孵化器,引入金融、物流等中小企业入驻,推进创业创新。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提升城乡建设水平

发展必须规划,规划促进发展。严格对标落实新版总规要求,按照“两总两分”原则,完善城镇乡村路等基础设施,承载人文地景产等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夯实城乡建设基础工作。研究平谷人口结构及发展趋势,为城乡建设提供科学支撑。做好“多规合一”。按照“减量规划、总量控制;严控边界、依法管理;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总体统筹、多规合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服务、和谐宜居”的要求,编好各级各类规划,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产业规划相互衔接、深度融合,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在区人大的监督下,推动“村地镇管区统筹”工作,建立相关政策和制度,重大项目区级统筹,履行村、镇、区逐级申报、评估等程序;清理“闲停低改非”土地,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清理清查,重点推进农用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试点;建立土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土地性质、规划用途、利用现状、承包经营权属等数据,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形成土地资源“一张图”。

提高城乡治理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格局。持续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坚持依法依规、标本兼治,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任务,拆除违法建设110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10公顷,疏解一般制造业8家以上,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11个。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统筹作用,提高管理层级,拓展管理空间,强化精治、共治、法治效果。推广街巷长制,建立区、镇、村、路四级工作小组,落实“十有十无”工作标准;建立老旧小区服务管理长效机制,推行菜单式准物业管理;开展城乡安全便民充电设施试点和重点道路路侧停车电子收费试点,逐步解决充电难、停车难问题。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原则,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按照“多片联动、综合平衡、责任分担、利益合理”的要求,有序推进府前街、南大门等5个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一轨两线”和台城路南北延工程,提升城市通行保障能力;推进新平东路等街道雨污分流、三线入地,优化道路环境。完善新城泃洳河两岸高端商业、休闲公园、文化小品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提升城市夜景照明效果。建设宜居宜业新型城镇。坚持“一镇一品一特色”,研究制定小城镇专项规划,打造特色鲜明、定位清晰、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小城镇。加快推进金海湖世界休闲大会主会场建设和马坊中心区南区土地开发项目,夏各庄3、4号剩余地块完成上市交易;培育东高村、马昌营、大兴庄、峪口等小城镇特色产业,推动产城融合、有产有业、职住平衡。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好田园。统筹推进饮水工程、污水治理、煤改气、煤改电、农村道路等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华西路等4条道路照明安装工程,推进“厕所革命”,对98座公厕进行升级改造,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严格落实《平谷区宅基地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依法有序翻建农宅。推进农业设施、便民“桃花港湾”、农业看护用房、森林防火小屋等建设。按照“一次创建,总体规划,持续发展,长久受益”的要求,将创森与定规划、治环境、保安全、促发展统筹推进,高水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1.54万亩平原造林和3000亩彩色树种造林任务,构建树种合理、功能多样、林景相宜的平原绿网、山区绿屏、城市绿景。

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加强民生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保护好历史文化根脉。按照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平谷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制定全域文化发展规划,深入挖掘上宅文化、长城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的宝贵价值,突出书法之乡、观赏石之乡等特色文化的深厚底蕴。编纂《平谷区史志》和镇、村史话,做好各类历史遗存口述史记录。加强长城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对丫髻山、云岩禅寺、李锴故居等文物古迹进行复修复建,启动上宅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筹备申报上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挖掘平谷红色历史故事,推进山东庄“红谷教育基地”和南独乐河、熊儿寨等红色教育阵地建设,打造平谷“红色文化带”。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高标准办好丫髻山庙会、春节文化庙会、桃花音乐节等活动,打造区域文化品牌。面向群众需求,建设平谷书院、平谷画院和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办好基层书法、绘画等培训站点,促进文化惠民。

提升教育质量。实施“双积分”评价制度,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建立13个区域教育联盟,将平谷中学培育成市级优质高中,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建6所公办幼儿园,扶持、规范3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完善中小学设施,按国家标准新建、改建5所校舍,推进56所信息化校园建设。加强对各类教育机构的安全督导,确保校园安全四个“百分百”。建立知名校友回访机制,打造教育交流平台。

推进健康平谷建设。树立大健康理念,建立医疗、医养、医药结合的卫生体系。编制卫生发展专项规划,根据人口分布、发展趋势等因素,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加强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做好妇幼健康、预防接种、健康促进等工作,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执法监督、应急处置等系统防控机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深化两个区域医联体建设,实现“影音互通”系统全覆盖,搭建医联体人才一体化培养平台,基本形成分级诊疗格局。完善基层医疗绩效考核制度,家庭医生签约率提高12.6个百分点。建立21个著名医学专家工作站和重点学科中心,提高核心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妇幼保健院、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模拟医院等迁址改造工程。积极筹备国家卫生区、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回区就业创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公共就业岗位,设立专业类、责任类、公益类、福利类和劳务类岗位,满足不同就业需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以上。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实现80%低收入农户“脱低”。推进农村养老模式改革试点,建设运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完成2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2家照料中心建设。推进“智慧平谷”建设,构建智慧服务网络体系。

深化“双安”工程。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深化落实安全生产专责专章,压实各方各级责任;建立分类管控机制,抓好交通、消防、防火、防汛、防疫等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严格挂账督办、动态清零,消除安全隐患,建设“平安平谷”。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创建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做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扩项)国家级考核验收工作。抓牢安全稳定工作。继续实施“强警计划”,推进“雪亮工程”,加强队伍建设和执法建设,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促进社会服务网、城市管理网和综治维稳网“三网融合”。加大对“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着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到位、把社会治安维护到位、把区域安全保障提升到位,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和谐。

五、精于管理,善于服务,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依法履职,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廉洁勤政,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持之以恒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有效落实区人大、区政协意见建议,及时向区委、人大、政协报告工作情况。加强民主决策,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政府统筹、协调、管理、服务能力。加强政府权力清单动态管理,出台“三协同”联合执法工作规则,推进联合执法实体化平台和基层执法实体化平台“双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公开,主动向社会公开政策、审批、执法等行政事项。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促进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营造法治氛围。

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机构设置和编制资源统筹使用,探索动态管理新模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权力标准化、审批提速、监管方式创新等重点改革任务,完善“联合发展链”,落实“服务一条龙、规划一张图、项目一张表、信息一张网”,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政府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坚持分类分步推进原则,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五下”机制,实现机关工作人员下沉一线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底线问题一票否决制度,强化模拟问责。实施“零基预算”,加大对乡镇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增量改革要求,以农业为试点推行政府投入方式改革,建立“公开、公示、公议”制度和“拨改投、拨改贷、补改奖”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积极引入优质主体和资本,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坚持不懈狠抓政府党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区关于从严治党的系列重大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勇于担当”主题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细则、市委十五条意见和区委十二条意见,坚决纠正“四风”新表现,防止问题反弹复发,始终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度查找隐患风险。完善审计制度,落实巡察工作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政府工作队伍。

各位代表,新目标已经确定,新征程即将开启。2018年,区政府将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遵循,满怀对平谷的深厚情感,秉持道义担当,奉公为民、廉洁尽责,稳中求进,为建设新时代更加美好的平谷而不懈奋斗!

来源: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