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4年1月7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少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首都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实施“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区域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发挥总部经济和重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区域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800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三级税收实现3771.9亿元,同比增长23.6%;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10.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3000元,同比增长9%左右。金融业核心优势更加突出,增加值预计占地区生产总值和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40%以上,新增中交财务有限公司、中证资本市场发展监测中心有限公司等83家金融机构,注册资本金达203亿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运营并实施扩容,成为国内继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个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控股权转移至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全国性金融资产交易市场;金融服务区域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的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区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专利年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中关村西城园总收入预计突破千亿元。出台加强旅游与文化、商业融合发展的意见,首批认定12个区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老佛爷百货、护国新天地顺利开业,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实现84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加快业态调整步伐,编制社区生活性服务业体系建设试点方案,成立专门指挥部统筹推进马连道、北展地区的业态提升工作。主动为各级各类企业做好服务,加大区领导联系和走访重点企业力度,国家电网等一批大型央企分拆重组项目落户西城。完成4家区属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区属国有企业在区域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政策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启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完成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通过修订部分指标、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按计划顺利实施。

(二)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重点功能区发展全面提速

按照“组团规划、统筹联动、板块发展”的思路,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重点功能区对区域的拉动作用更加凸显。金融街空间拓展和资源置换同步推进,北京市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项目实现竣工,华嘉、丰盛西区C区、广安一期A地块等项目完成搬迁,新增办公面积13.5万平方米,金融街被认定为首批“北京市总部经济集聚区”;北京金博会和金融街论坛已成为金融领域知名品牌,金融街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关村西城园组建北京设计产业联盟和中国设计交易市场运营公司,华龙大厦项目基本完成拆迁,“广安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产业聚集发展态势进一步增强。天桥演艺区完成整体规划编制,天桥艺术大厦和历史文化景观工程实现竣工,南中轴路北段顺利通车,首次对外发布天桥演艺指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等23家文化企业入驻艺术大厦。大栅栏琉璃厂北京坊项目进展顺利,H地块完成拆迁,劝业场修缮基本竣工,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试点项目开始招商运营,环境秩序整治初见成效。什刹海阜景街完成白塔寺药店降层、地铁8号线什刹海站西出入口、前海后海燃气改造、旅游标识导览系统等项目,雁翅楼历史景观建设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功能疏解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三)以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的要求,从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入手,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举全区之力开展“拆违、清障、治污、灭脏”专项整治,提前完成前四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共计拆除违法建设3621处、7.5万平方米,整治市、区挂账脏乱点731处。编制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完成2.2万户平房居民清洁能源改造,淘汰老旧机动车1.71万辆,调整退出工业企业3家。实施多元增绿和身边见绿,新建改造绿地22.78公顷、屋顶绿化3万平方米、垂直绿化5000延长米。完成中南海周边文保区景观提升试点工程和“绿道”建设二期工程,对“文道”、“商道”重要节点进行综合整治。启动新街口北大街、前门西河沿街市政道路施工,完成道路大中修、积水点和无障碍设施改造年度任务,通过多种途径新增停车位8000多个。稳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出台在城市秩序管理中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属地管理的意见,制定城市管理履职评价办法和环境问题督查问责办法,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有力促进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城市安全高效运行。

(四)着眼群众需求,促进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坚持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在财政支出上优先向社会领域倾斜,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新建、改扩建西师附小、北京小学走读部等11所学校和幼儿园,新增学位3000余个。创新教育均衡发展的集团办学机制,筹建教育系统导师团,10名中小学教师首批获得北京市正高职称,基础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并在全市推广。积极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立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完成普济寺大殿等文物修缮和大运河申遗迎检,启动观音寺等6个文物保护单位腾退;全面实现公共文化设施“1121”工程建设目标,群众文化体育蓬勃发展。完成宣武中医院一期、静安医院新址装修改造,建立区属公立医院绩效考评体系,成功创建“全国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示范区”。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内涵,建成11个以优秀全科医生名字命名的示范工作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刷卡结算。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我区成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第二批试点单位。发挥重大科技项目引领示范作用,深入推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西城工作站建设,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信息化在城市管理、社会建设、行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西城政务网站名列2013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区县组第一。与市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2013北京国际民间友好论坛”。妇女儿童、档案史志、防震减灾、公益慈善等各项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健全民生保障体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依托“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优化服务,完成区、街两级为民办实事184件,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成立区就业服务联合体和街道就业援助中心,出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精细化服务,登记失业率为0.73%,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2.23%,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脱零。扩大社保经办业务在街道社保所的办理范围,加大综合救助统筹力度,成立西城区银龄精神关怀服务中心,完成“北京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在全市率先启动百万庄北里居民住房改善项目,完成12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任务,昌平回龙观一期、丰台张仪村、房山长阳保障房项目累计实现14772套住房竣工,筹措7878套房源解决轮候家庭住房困难,多途径改善2.4万余户居民的居住条件。深入抓好“菜篮子”工程和早餐示范店建设,成立区、街两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全面落实统一监管和属地责任,我区被评为全国首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基本完成区、街两级“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分)中心建设,实施75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鼓励驻区单位开放资源,依靠居民自治破解胡同整治、停车管理等难点问题,顺利通过全市第二批“六型”社区评估。集中化解了一批重点矛盾纠纷,确保区域安全稳定。认真做好国防动员和征兵工作,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取得新的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区政府始终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需求导向和底线思维,加大政策集成创新力度,针对养老服务、失独家庭帮扶、社会综合救助和棚户区改造等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为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迈进提供了政策和机制保障;始终把优化城市功能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系统思考和统筹推进,不断深化工作创新,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综合管理、文物保护修缮利用、疏解补偿安置等问题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办法,在文保区整院落腾退、胡同精细化管理、街道统筹综合执法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些有效机制;始终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和服务为先,制定区政府领导“六个联系”制度和“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长效机制,建立完善会前学法、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列席政府常务会议等制度,初步搭建起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框架,政府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一年来,区政府在认真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78件,政协委员提案 288件,办结率100%,解决或取得一定成效的建议、提案分别占80%和85%,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城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重道远,改造提升传统业态还缺少有效办法;二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城市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有效机制;三是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在促进社会公平、动员社会参与方面还要加大工作力度;四是城市安全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维护区域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五是在工作推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提高工作落实的效率和质量。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之年,是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政府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区委的工作部署,以更加坚定的改革勇气推动发展,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更加缜密的改革思维推动发展,统筹谋划,总体安排,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以更加扎实的改革举措推动发展,创新方式方法,破解瓶颈问题,全面落实“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发展战略,高水平履行好首都“四个服务”职责。

2014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要求,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人民群众为主线,着力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建设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治理创新、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结合区域实际,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过程中,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更加符合首都发展要求的经济和产业形态。深入把握区域经济结构特点,主动为驻区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做好服务,增强区属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服务促进发展、赢得优势。抓住国家深化金融改革的契机,发挥金融产业集聚优势,跟踪引入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发展潜力的金融机构,优化产业、人才发展环境,为金融改革创新提供服务保障,提升金融业对区域发展的服务力、贡献力和辐射力。深入落实“双轮驱动”战略,发挥区域资源和人才密集优势,加快文化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对接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发展,积极促进产业融合,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保护生态、传承文化,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定位要求出发,建设有历史记忆、区域特色、首都特点的“美丽西城”。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着力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加快治理“城市病”,使产业、公共配套等功能与安全宜居的要求相协调。加强政策集成创新,总结试点经验,探索中心城区保护与发展的有效模式,统筹推进功能疏解、民生改善、文物保护、环境提升等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和发展。理顺条块关系,强化属地管理,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机制,构建条块协同、部门联动、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工作格局。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推进政社分开,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强化绩效考核评价等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鼓励和引导多种力量参与社会建设,形成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深化“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创新,探索公共服务供给的新途径、新方式,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政风建设,拓宽政民互动渠道,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优化审批程序和工作流程,强化履职能力、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系统思考关系区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行政权力运行体系,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强化勤政廉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完成市下达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从落实区域功能定位入手,全面推进功能区可持续发展

强化重点功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规划建设进度,加速重点产业聚集,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立足功能定位,完善规划体系,为功能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金融街按照南北连片、资源整合、统筹规划、辐射联动的思路,推动“一核心、四街区、两配套”布局形成,加快打造8平方公里的金融中心区,强化国家金融中心功能。中关村西城园依托科技政策优势,促进合理布局和资源整合,形成联动发展的格局。天桥演艺区重点强化文化功能承载,以总体规划和产业植入为引领,促进传统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什刹海阜景街、大栅栏琉璃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功能疏解和民生改善,持续提升区域环境水平。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金融街预计实现开复工面积155万平方米,确保月坛项目按期竣工,实现华嘉、丰盛西区C区等项目开工,加快推进丰盛DE、广安一期、大吉BCD等项目建设,预计新增办公面积49万平方米。中关村西城园继续抓好“广安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和华龙大厦等项目,推进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平台建设,着力提升设计之都核心区和出版创意产业园发展水平。天桥演艺区加快实施艺术中心、市民广场、天桥汇等项目,推进泰安里项目腾退及北纬路征收,同步做好优秀剧目引进等工作。大栅栏琉璃厂实现北京坊项目结构封顶和H地块开工,启动琉璃厂艺术文化馆建设,完成前门西河沿街景观工程。什刹海阜景街重点抓好北中轴线保护示范项目,有序实施白塔寺地区修缮保护,加快推进地百商场改造、德胜门对景等重点工程,以项目带动周边环境秩序的持续改善。

三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功能区指挥部与委办局、街道和实施主体的沟通协调,落实周调度、月汇报、季检查工作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体系,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强化与市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筹建天桥演艺联盟、出版创意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地区商会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功能区品牌影响力。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方向,把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业态升级改造,促进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

一是巩固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研究出台促进金融业发展意见,加大对大型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综合化经营中新设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争取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高端要素市场入驻金融街,促进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产业链条。主动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扩容做好服务保障,抓住机遇鼓励区内企业挂牌,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依托新华1949园区推动文化金融创新,积极搭建科技金融和民生金融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研究出台促进设计服务业发展办法,用足用好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引导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带动示范作用,加强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制定文商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建旅游企业协作联盟,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支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二是下大力气促进业态升级。抓紧编制马连道和北展地区发展规划,探索中心城区业态调整的有效模式。马连道地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产业项目、加强环境整治,统筹推进业态升级,逐步改善地区发展环境。北展地区按照疏解一批、提升一批、引入一批的思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坚决撤销、关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经营场所和不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区要求的产业形态,加强与外省市合作,逐步引导批发市场有序外移或改造提升,着力培育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服装设计、展览展示等新兴业态。按照引进增量、带动存量、完善补充、调整升级的思路,做好“商道”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商业实现新的发展。打造老字号集聚区,鼓励老字号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和产业创新提高竞争能力。编制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好社区生活性服务业试点工作。

三是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加强产业政策统筹,研究制定产业发展目录,建立完善绿色通道,为各级各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监管模式,健全收益分享机制,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比例;发挥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作用,组建国有文化投资公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重组、上市和走出去发展。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政策、融资、培训等服务。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整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加快环境改造提升,高标准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西城”,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以良好的环境迎接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和国庆65周年。

一是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面提升西长安街沿线、城市环线、旅游景区及会场周边等重要区域的环境景观水平,切实为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和国庆65周年做好服务保障。完成北二环城市绿廊(西城段)建设,完善城市绿道系统。认真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现1.4万户居民生活无煤化,淘汰老旧机动车1.9万辆,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抓好什刹海和南北护城河水体治理,引导重点用能单位和企业开展节能改造,打造金融街核心区、中关村西城园绿色生态示范区。推进40个小区垃圾分类达标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美丽西城”评选活动,深化花园式单位、花园式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提高绿化美化水平。

二是着力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按照全市到2017年基本完成四环内棚户区改造任务的要求,成立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文保区修缮、危改、城中村边角地、新增棚改等四类项目。加快实施百万庄北里居民住房改善等14个续建项目,启动棉花片危改等10个成片棚改项目。完成1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和节能改造任务,翻建、修缮平房5200间,为居民群众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系统的拓展和应用,完善地下管线数据库,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支撑。研究制定道路建设三年计划,完善市政道路路网体系,力争完成西直门内大街拆迁并启动道路施工,重点抓好北新华街、槐柏树后街等市政道路征收拆迁,协助做好地铁7号、16号线建设以及地铁6号、8号线织补项目。加大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力度,实施61条道路大中修、24条道路无障碍设施和4条道路微循环改造,抓好架空线入地和菜市口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加快公厕和环卫设施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四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积极构建并细化落实“名城、名人、名业、名景”工作理念体系,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模式,努力在公房流转、文物腾退等方面先行先试。实施“文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广中南海周边文保区景观提升工程试点经验,重点抓好景山北海周边、国家大剧院西侧等文保区项目。继续推进文物“解危、解放、解读”工程,启动粤东新馆文物征收工作,对康有为故居、谢枋得祠等文物实施修缮保护,出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开展品牌宣传活动,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城市服务功能

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区、街两级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加强监督考核,发挥街道在城市环境秩序管理中的统筹作用。深化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抓好街巷胡同精细化管理试点,建立后续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创新监督执法方式,督促社会单位参与环境秩序管控。积极推广社区自治管理经验,在小红庙、三义里、泰然居等小区开展物业式环境秩序管理,提升基层服务管理能力。

二是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难题。深入开展“拆违、清障、治污、灭脏、治乱、撤市”六大战役,依法推进拆违销账行动,注重拆管衔接,确保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进一步规范“市容、交通、市场、旅游”四大秩序,加强街巷胡同、集贸市场、老旧小区及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环境脏乱、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黑车黑导等痼疾顽症。落实交通排堵保畅措施,实施10条道路疏堵工程,做好慢行系统建设和3000辆公租自行车投放工作,开展文明交通引导活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进群力胡同9号院等4个立体停车楼(库)建设,完成宣武艺园地下停车场建设和6个小区停车设施改造,利用市政待征地、城中村和边角地,多渠道增加停车设施,大力推行单行单停、错时停车、资源共享等措施,努力缓解“停车难”问题。

三是健全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属地、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体系。加强对燃气、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重点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的专项治理,完成地下空间整治任务,开展部分失管、脱管老旧小区电梯维护更新试点,确保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安全运营。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和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演练,强化防灾减灾后备库建设,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认真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快社会事业改革的精神,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认真贯彻国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坚持公平、优质、均衡原则,全面落实“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理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开学一课”和“城宫计划”,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北京市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校圆工程”,采取新建、改扩建、追缴还建项目等多种方式,逐步补齐校园面积缺口,新增学位2840个。深化教育集团办学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中实施“双增计划”,加快解决“择校”问题。探索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卓越教师工程和教育家培养工程,发挥教育系统导师团和名师工作室作用,完善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使用和管理机制,为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办学规模,改善办园条件,逐步缓解“入园难”问题。办好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巩固“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创建成果,构建更加完善的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

二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医院医药分开、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完善区域医疗共同体、医师多点执业有效机制,逐步扩大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范围;扶持和引导区属医院特色发展,健全完善中医药、民族医药以及老年病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整合疾控、妇幼、精神卫生等区属公共卫生机构,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提高妇幼保健和诊疗能力,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完成46个体育生活化社区达标创建工作。成立西城区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建立完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机制,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放心。

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环境文明、秩序文明等公共文明引导行动,高标准完成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机关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365工程,围绕国庆65周年和传统文化节日,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推进以地域为背景的文艺创作,扩大“一街一品”品牌影响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区域文化资源共享,借助社会单位力量,搭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推进“书香西城”、“文化家园”建设,为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扎实基础。

四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兴建创业见习基地和孵化基地,在社区建立就业援助站,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推进社保、医保服务大厅升级改造,全面推行社保办理网上预约服务。加强综合救助平台建设,健全部门联动的救助机制,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生活。建设区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回龙观养老院,鼓励社会单位兴办养老机构,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示范区”建设,多种途径解决养老问题,新增养老床位500张以上。扎实做好残疾人工作,加快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建设。确保昌平回龙观一期、丰台张仪村、房山长阳保障房项目居民入住,力争实现朝阳北苑、房山长阳限价房项目竣工,扎实做好保障房配租配售工作。

(六)深化“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构建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完善“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工作,建立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的街道统筹机制,充分发挥街道统筹辖区发展和日常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深入开展“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借助微博、信箱、热线等信息手段,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问题。加强区级“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与街道分中心的有效衔接,整合便民服务信息,推动部门信息互联互通,确保及时高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是夯实社会服务管理基础。按照细化网格、精准管理的要求,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建设,落实“基础力量一员一格、专业力量一员多格、响应力量一格多员”的标准,加快实现城市管理网格、综合治理网格、社会服务网格三网合一,形成基层全覆盖的工作网络。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试行社区综合受理和社区工作者弹性工作制度,推广社区“预约式服务”,切实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多方便。继续抓好“六型”社区创建,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社区规范化和智慧社区示范点,加快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三是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发挥社会建设专项资金作用,积极搭建平台,切实为企业、社会团体、驻区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等各方力量发挥作用营造宽松环境。健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体系,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办法,以项目运作方式培育一批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社会组织,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构建区域化资源开放共建共享平台,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更多驻区单位开放资源、服务民生。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重点打造一批志愿服务示范队伍、示范项目和示范站点。

四是努力维护区域和谐稳定。深入落实“六五”普法各项措施,拓宽法律援助范围,建立健全多元调解体系。重视和改进信访工作,探索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剥离方法,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全区实有人口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的工作机制,大力整治群租转租问题,提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水平。深化“平安西城”建设,加大科技创安和群防群治力度,增强基层治安防控能力,全力做好重大活动安全服务保障工作。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区创建中期迎检,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事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

(七)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服务管理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是着力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有关意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根据区委统一部署,扎实推进政府系统教育实践活动。区政府和各单位都要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各个环节,落实好联系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紧密结合起来,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二是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认真听取区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落实好“四长联席会”和“两政联席会”制度,进一步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质量。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模式,坚持重大决策出台前听取政协意见,健全向人大报告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核,不断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加大涉及民生的重大决策信息公开力度,推动预决算信息全面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联席会制度,注重在前端解决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争议和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发挥法律顾问团、行政复议委员会和行政调解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落实好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切实为区域建设和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三是着力提升服务效能。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简政放权,健全企业市场准入和建设项目联审联办机制,加快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做好迎接国家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工作,推进行政服务“一站、一网、一号”联动体系建设,实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提升各级各类服务大厅规范化水平。加强“12341”政府热线平台建设,做好与市政府热线的对接转办,继续推动完善政务网上办事。优化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要事项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提升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四是着力加强政风建设。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支持重大事业发展,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大额专项资金、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等监管机制,抓好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深化“千家评政府”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切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积极引导广大公务人员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落实好各项任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区人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建设“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

名词解释

1. 北京设计产业联盟

是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西城区政府指导下自愿结成的产业促进组织。联盟以自愿、平等、合作、共赢为原则,通过整合设计院所、设计高校、设计企业、设计大师、设计平台五类资源,促进要素跨界融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设计企业发展,整体提升“北京设计”品牌影响力。

2. 北京坊项目

该项目北起西河沿街,南至廊房二条,东起珠宝市街,西至煤市街,是由大栅栏C1、C2地块中8个临街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集群,总用地面积约3.74公顷,将打造集创意、休闲、旅游、特色商业于一体的文化创意聚集区和传统文化体验区。

3. H地块

北起湿井胡同,南至珠市口西大街,东起粮食店街,西至煤市街,占地面积约为3.57公顷。

4. 绿道、文道、商道

为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区委区政府结合区域实际,启动了“绿道、文道、商道”建设。“绿道”北起木樨地,南至永定门桥,沿护城河全长约9.3公里,是北京市规划的10条城市滨水绿廊之一。“文道”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直线距离约7.8公里,是以北京中轴线为主体的传统文脉。“商道”由新街口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西四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单北大街、宣武门内大街、宣武门外大街、菜市口大街等8条大街组成,全长8.7公里,建成后将成为纵贯我区南北的商业大道。

5. 集团办学

为进一步发挥名校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优质校和成员校的共同发展,西城区组建了以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实验二小、北京小学为核心的四大教育集团。集团按照“政府主导、名校牵头、项目运作、专家参与、科研支撑、政策保障”的原则,坚持“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共建”办学宗旨,在各学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6. 教育系统导师团

是西城人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退休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校长组成。通过统筹岗位、待遇,提供研修学习机会,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提升西城教育优质、均衡、可持续发展水平。

7. “1121”工程

是指每个街道建成1个街道文化站、1个社区教育学校、2个街道级图书馆和1个社区数字电影院。

8. 家庭医生式服务

是一种新型健康责任管理服务。按照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由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与居民家庭签订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服务。

9.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西城工作站

是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整合科技资源、聚集研发要素、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形成、服务企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通过整合相关企业、科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及其资源,畅通需求与资源对接渠道,服务区域各创新主体的发展。

10. 全响应

为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要求,西城区提出构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辖区居民均作为主体参与社会服务管理,通过建立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的社会服务管理响应链,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全感知、全时空、全参与、全联动。

11. “六型”社区

是全市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具体是指:以创建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为核心,全力打造干净社区;以创新社区的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全力打造规范社区;以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为主旨,全力打造服务型社区;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全力打造安全社区;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构建健康管理平台为重点,全力打造健康社区;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凝聚社区价值观为方向,全力打造文化社区。

12. 四个服务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5]2号)中明确指出,北京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要求。

13. 一核心、四街区、两配套

是金融街未来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核心”是指1.1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重要载体和金融总部功能的主要承载区。“四街区”是指太平桥街区、礼士路街区、复兴门街区、广安街区,分别是金融总部功能延伸区、大型金融机构承载区、金融服务功能区和新兴金融业态承载区。“两配套”是指白塔寺地区和南闹市口地区两个风貌保护配套区。

14. 北中轴线保护示范项目

结合北京市“中轴线”及“大运河”申遗工作,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北中轴线核心保护区(地安门外大街段)·什刹海地区旧城保护示范项目”。该项目总占地约15.56公顷,北起鼓楼西大街,南至平安大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前海东沿及鸦儿胡同15号院西侧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居民自愿、整院腾退”的原则,实施成片区的人口疏解、院落修缮、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交通疏堵、环境治理美化以及产业调整提升等工程。

15. 新华1949园区

位于北礼士路129号,原为北京新华印刷厂,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未来将挖掘原新华印刷厂的历史文化底蕴,按照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理念,搭建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打造以设计、传媒、出版产业为核心的功能平台。

16. 北二环城市绿廊(西城段)

北二环城市绿廊(西城段)西起西直门桥,东至鼓楼桥,全长3.3公里,占地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是北京市环二环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自然、简约、生态、亲水、人文”的设计理念,通过增绿、驻足、连通及添彩四种设计构思来打造北二环整体绿地景观。

17. 数字西城地理空间框架

在西城区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搭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突出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特色,拓展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建设,强化系统应用服务功能,推进数据的共享机制建设,为城市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18. 解危、解放、解读

“解危”是指对暂时不能腾退的文物建筑实施文物排险,改善设施条件,确保使用安全和建筑安全。“解放”是指针对价值极高,但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保护单位,结合旧城功能疏解,加以腾退,形成保护和利用的新格局。“解读”是指深入挖掘文物内涵,重识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公众保护意识。

19. 物业式环境秩序管理

针对部分老旧小区环境失管、脱管的现象,借鉴社区自治管理经验,成立群众性自治组织。政府先期投入一定资金,扶持相关组织开展小区保洁、停车、绿化、安保等方面的日常管理服务。

20. 开学一课

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理念和追求卓越教育理想的具体举措。主要是依托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和优质教育资源优势,集中各行各业顶级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名人,每学年为学生进行一次授课,通过与“大师”直接对话,促进学生励志成才。

21. 城宫计划

是建设“城市学校少年宫计划”的简称,也是西城区“校校精彩、人人成功”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即:让学生课后和假日在校内就能依据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自愿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特色专业活动。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有导向的配置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建设百所学校少年宫。

22. 校圆工程

圆,取圆满之意。即:针对占地有残缺、不规整、没有实现规划的校园,通过对校园周边土地的征收、拆建,实现学校连片发展,落实教育用地规划,让校园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健全,最终实现学位数量的增加。

23. 双增计划

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中,增加划片生,增加派位生,进一步提高教育均衡程度。

24. 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

全科医生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也可以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与他人联合开办合伙制诊所。鼓励组建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社区护士等人员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服务。

25. 文化惠民365工程

是指全方位、广覆盖的公益文化惠民网络。包括三大系列活动、六大品牌项目、五大公益任务。三大系列活动分别是书香弥漫、舞台迷恋、古都迷踪。六大品牌项目分别是西城文化节、景山合唱节、“欢乐飞飏”北京社区舞蹈大赛、非遗展演季、“美丽西城”群众原创艺术节、天桥艺术节。五大公益任务分别是公益演出、公益讲座、公益展览、公益培训、公益电影。

26. 一街一品

是指在每个街道确立一种有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并进行打造包装,逐渐形成规模和品牌,如“椿树杯”社区京剧票友邀请赛等。这是我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富有区域特色、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模式,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27. 社会服务管理网格

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的原则,对原有城市管理网格、综合治理网格边界进行统筹整合和科学调整,实现城市管理网格、综合治理网格、社会服务网格三网合一。

28. 社区综合受理

社区服务站服务窗口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原则进行整合,设置综合受理窗口,统一受理计生、为老服务、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服务等业务,提高社区服务效率。

29. 社区工作者弹性工作制度

根据中办发[2010]27号和京办发[2011]26号文件提出的要求,社区工作者实行错时上下班、全日值班、工作日假期轮休的弹性工作制度。即:在保证社区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40小时的前提下,适当延长社区居民事务受理时间,周一至周五8:00-20:00,周六、周日9:00-18:00,以更好地服务居民。

30. 预约式服务

为方便居民办事,提高办理效率,每个社区对外公布一部居民办事预约电话,受理时间为:周一至周五8:00-20:00,周六、周日9:00-18:00。

31.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是指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能够享受到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卫生、社区安全、文化体育教育、环境美化以及购物、餐饮、日常修理等方面的基本服务。

32. 智慧社区

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各类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自动感知、及时传送、整合共享,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让“五化”成为居民工作生活主要方式。

33. 四长联席会

是指每年年初,由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法院和区检察院领导共同召开的,沟通协调区人大常委会全年重点工作安排的会议。

34. 两政联席会

是指每年年初,由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共同召开的沟通协调区政协全年重点工作安排的会议。

35. 两集中、两到位

“两集中”是指将全区面向企业、群众和社会公众的对外服务事项(除经区政府批准不进驻服务大厅的)纳入窗口集中办理,部门行政许可和行政服务向一个科室集中。“两到位”是指部门行政服务项目统一纳入服务大厅窗口办理落实到位,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到位。

36. 一站、一网、一号

“一站”是指全区各级各类实体服务大厅。“一网”是指全区统一的网上虚拟服务大厅。“一号”是指政府“12341”服务热线。

37.大额专项资金

是指为履行政府经济社会宏观调控职能或者完成某项特定重大工作任务,经区政府批准设立,在区级部门预算之外,由区级财政性资金安排,保持稳定资金投入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不含基本建设投入)。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