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9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长 王少峰

现在,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区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2509亿元,同比增长9%;三级收入实现3076.2亿元,同比增长20.1%;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9.1亿元,同比增长10.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9671元,同比增长11%。

一年来,我们围绕年初确定的“八项工程”,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统筹推进、组团发展,重点功能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把功能区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组建“5+2”机构,加大统筹力度,重点功能区项目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金融街建设全面提速,月坛南街项目入市交易,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办公楼等7个项目实现竣工,新增建筑面积51.7万平方米,与金隅集团等多家企业签署资源置换合作备忘录,引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瑞士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北京)咨询有限公司等70家机构,举办首届金融街论坛等20周年系列活动,金融街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德胜科技园扩区获得批复,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完成中国设计交易市场一期装修改造,与韩国设计振兴院等机构签订入驻协议,出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政策,园区产业承载力和发展品质不断提高。天桥演艺区艺术大厦、艺术中心项目进展顺利,与22家知名院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大栅栏琉璃厂北京坊项目全面开工,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试点稳步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功举办老字号体验日、北京国际设计周大栅栏展等活动。什刹海阜景街完成千秋四合院、蓝鼎晨大厦改造等项目,西海环湖外立面整治和燃气改造工程竣工,环境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在功能区建设的带动下,重点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预计金融业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收入515亿元,同比增长40%;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760亿元,同比增长13%。举办西单国际时尚节、马连道国际茶文化节、西城电子商务节等主题促销活动,有效拉动消费,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65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65.3亿元,同比增长9%。出台了《西城区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投入运营,区属国有企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作用进一步增强。积极参加京交会、京港洽谈会、北京文博会等活动,在第十六届中国(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西城区获得“最具投资价值城区”奖。

(二)坚持突出重点、提升品质,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按照建设一批、整治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加大城市环境建设力度。扎实推进“三道”建设,“绿道”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商道”重要节点的园林市政建设初见成效,“文道”完成前期论证和部分街巷整治。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共拆除违法建设937处,实现81条道路架空线入地,完成60个挂账脏乱点及“城中村”、“边角地”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启动28栋简易楼腾退工作,完成4844间平房修缮、20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和节能综合改造,实施22处中水雨水利用工程、1.5万户供热管线和1.6万户“一户一水表”改造。通过开展“最美小区、最美街巷、最美院落、最美阳台”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绿化建设的积极性,累计新建改建绿地32.82公顷,新增屋顶绿化3.43万平方米、垂直绿化8644延长米。开展废弃油脂及餐厨垃圾专业化收运工作,完成1.2万户清洁能源改造,预计全区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89%,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同比分别下降7.9%、2.8%。

(三)坚持建管并重、强化管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发展要求,把提高承载能力与加强服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健全机制,创新手段,确保了城市安全高效运行。抓好市政道路建设,地铁7号线站点全面开工,新壁街基本完工。着力提升道路通达能力,完成月坛西街等14条道路疏堵工程、煤市街等4条道路微循环改造,实施59条道路大中修、38处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整修疏通16处易积水路段。加强静态交通管理,探索实行单停单行、居住区停车自治管理等措施,新建5处立体停车楼(库),累计新增停车位6953个。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建立“科队合一”、社区参与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应对“7•21”特大暴雨。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区测评和国家卫生城区复审,荣获“2012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区”称号。

(四)坚持保护传统、激发活力,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把文化作为提升区域品质的重要支撑,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深入践行“北京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启动“阳光书苑”二期工程,推进区图书馆资源共享,建立社区文化组织员队伍,广泛开展“一街一品”群众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成立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促进中心,签约设立西城会馆文化保护发展基金,启动北海等19处文保单位外立面保养维护工作,完成区属可移动文物普查入库。制定《西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试行)》等政策,建立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设立专项资金,完善项目库,原创文艺作品《大碗茶》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影片”。

(五)坚持均衡发展、提高质量,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着眼于满足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功能布局,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召开西城区教育大会,出台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成立以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实验二小、北京小学为核心的四大教育集团,全面实施“三个一”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与市政府签订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基础教育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实施5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加大对街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学前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建立257个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对应的三级医院实现了三日内预约转诊,肛肠医院、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竣工,卫生监管与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被评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了35个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推进“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西城工作站”建设,承办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建76个体育生活化达标社区。建成2个街道级人口和家庭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妇女儿童、档案史志、防震减灾、双拥共建、公益慈善等各项事业实现新的发展,外事、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六)坚持立足民需、惠及民生,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养老、住房、买菜等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为群众排忧解难。全面启动充分就业区建设,成立6个街道就业援助中心,登记失业率为0.94%,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2.6%,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脱零。完成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工作,将区属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职工纳入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全面落实低保政策,强化养老、助残服务,在所有街道建立老年心理关爱服务站,培育30个区级规范化养老(助残)餐桌,进一步拓宽“社区爱心服务一卡通”功能。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昌平回龙观一期、丰台张仪村、房山长阳等3个项目实现结构封顶,丰台南苑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8739户摇号配售配租任务。深入抓好“菜篮子”工程,与中国农垦集团、北京二商集团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定6个蔬菜供应基地,完成10家菜市场提升改造和15家便民菜店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8%、99.7%。

(七)坚持完善制度、创新管理,以“全响应”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北京市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建立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和10个街道指挥分中心,整合力量搭建8条响应链,“全响应”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并荣获“全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深入开展“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全年收集各类问题需求3万余条,其中2.8万余条已解决或提出解决方案。制定加强街道统筹辖区发展、规范街道社区协管员管理等意见,进一步理顺了区街体制,强化了街道的属地管理职能。全面推进“六型”社区建设,圆满完成第八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发挥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带动作用,实施95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民生服务。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实现了“三无”目标。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深化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圆满完成十八大服务保障任务,区域和谐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

(八)坚持强化能力、夯实基础,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围绕“提能增效、群众满意”主题和“三能一评”主线,深入开展“政务能力建设年”活动,通过自查互查和整改落实,政府履职能力、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抓住“三定”契机,调整功能街区产业发展促进局等部门职能,开展公务员竞争上岗,完善日常量化考核机制。启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梳理各级各类行政权力6636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西城政务网站在全市评比中名列十六区县第一名。承办“第四届全国政务(行政)服务中心创新论坛”,开展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认真抓好勤政廉政教育,发挥“5+2”机构联合纪检监察组作用,加强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与应用,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一年来,区政府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政府常务会,主动向区人大、区政协汇报工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96件,政协委员提案312件,办结率100%,有效促进了重点民生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区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努力拼搏的结果,是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向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城区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区域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进一步提升功能区集聚水平和发展质量的要求更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缺乏有效模式,需要继续加大探索力度;城市生态建设水平亟待提升,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压力仍然很大;优质公共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一些民生突出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统筹利用各方资源、协调推进重点工作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敢于攻坚克难,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了“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首都功能核心区要强化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着力打造政治文化中心功能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展示区,这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四个服务”、提升发展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紧扣主题主线,准确把握首都发展的五个阶段性特征,抓住“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契机,深入探索首都功能核心区融合发展、内涵发展、自主发展、均衡发展的有效模式,不断提升西城区科学发展水平。

2013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服务立区、金融强区、文化兴区”战略,着力在重点功能区建设、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安全运行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不断推进“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建设,努力在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在工作落实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一是坚持集聚带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中心城区功能的要求,正确处理集聚与疏解、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实现建设与管理相衔接、要素与功能相统一。依托五大功能区组团建设,通过拓展、置换、合作等多种途径,破解空间与需求的矛盾,加快金融、科技、商务、文化等高端要素集聚,增强投资强度和密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规模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地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依托区域科技资源优势,促进信息化与产业化有机结合,切实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文化创新,通过搭建平台、培育主体,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加快金融与科技、文化等资源的融合,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管理创新,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三是坚持统筹联动。立足区域发展大局,加快资源融合,促进功能互补,实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环境提升的协调推进。拓宽统筹联动的广度,充分利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资源,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大统筹联动的力度,建立长效规范的沟通协调机制,科学安排项目投入时序,加强资金调度和监管,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统筹联动的深度,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探索研究新政策、新办法,着力破解名城保护、城市安全等难点问题。

四是坚持服务推动。把服务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以服务促进发展,在发展中做好服务。高水平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责,着力打造友好宜居的城市环境、和谐共享的社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高度重视服务民生,在功能区建设、城市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民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充分利用区域各级各类资源,培育新的发展优势,不断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三、2013年工作重点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0%以上;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强化功能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依托功能区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一是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着眼长远发展,编制功能区总体规划和产业、交通、环境等专项规划,促进功能区合理布局和联动发展。金融街要实现35中新址迁建项目竣工,完成华嘉、丰盛西区等项目搬迁和土地入市,确保月坛项目公建、中信城北区公建等项目按期开工,继续推进三里河北街甲1号等资源置换项目。德胜科技园要加快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及特色产业园建设,组建设计产业联盟,抓好设计之都核心区重点项目。天桥演艺区要实现艺术大厦竣工交用,完成艺术中心结构施工和南中轴路北段改造工程,推进北纬路拓宽工程,研究制定天桥斜街修缮和业态提升方案,办好北京天桥艺术节。大栅栏琉璃厂要加快北京坊项目建设和C3、H地块拆迁,启动观音寺和琉璃厂艺术文化馆征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快老字号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什刹海阜景街要重点抓好北中轴线旧城保护示范项目,积极引导阜景街业态升级,出台什刹海景区及交通管理办法,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的开放式景区。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强化金融街国家金融中心功能,吸引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总部入驻,完善金融配套服务,推进世界高端金融人才聚集区建设,探索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民生金融,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金融业核心优势。抓住中关村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契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行业领军人才,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积极促进商贸旅游业发展,结合“商道”建设,繁荣西单时尚消费,推进马连道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培育黄金珠宝等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完善什刹海、大栅栏旅游功能区服务设施,进一步提高西城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支持老字号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充分利用区属资源,优化网点布局,提高传统生活服务业组织化程度。逐步引导小商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有序调整不适合区域发展要求的业态。

三是切实为各类企业做好服务。健全完善与驻区中央、市属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沟通联系机制,抓好重点项目的全过程服务,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落户西城。继续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鼓励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区域建设和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促进产业发展各项政策,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为企业经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着力打造现代化精品城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按照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牢固树立城市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努力建设生态优美、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管理有序的现代化精品城区。

一是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制定全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启动编制生态环境建设全域规划,开展“一核一带多园区”等重点地区环境建设规划研究。推进“绿道”二期工程,完成文保区环境景观提升重点任务。采取规划建绿、拆违还绿、多元增绿等多种形式,加强绿化美化建设,新建改建绿地20.44公顷,新增屋顶绿化3万平方米、垂直绿化5000延长米。继续实施架空线入地工程,抓好10条精品街巷胡同整治,推进废弃油脂及餐厨垃圾专业化收运工作,完成52个小区的垃圾分类达标体系建设。加强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目标考核,启动能源监测平台建设,抓好低碳改造试点项目,引导重点单位开展节能改造。认真落实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加强PM2.5监管,完成1.7万户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做好什刹海水质监测和水环境治理。

二是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配合做好地铁7号线、16号线建设工程,加大新街口北大街、西直门内大街等8条市政道路征拆力度,启动西黄城根南街道路建设。继续抓好道路微循环改造,实施前半壁街、右安门内西街等40条道路大中修,完成56处道路积水点整修。推进交通智能化建设,完成枣林前街等30条道路地磁感应装置埋设工作,建成区交通运行监测调度分中心。加强静态交通管理,推动5个立体停车楼(库)、3个临时停车场建设,实施16个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增量改造,探索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增建停车设施,推广“四管治两小”停车秩序管理模式。倡导绿色交通、文明交通理念,改善城市慢行系统,推进自行车公租点建设。提高水电气热保障能力,抓好菜市口等区域变电站建设,完成48条街巷胡同管线新建改造任务。

三是强化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研究建立城市安全运行指标体系,全面梳理掌握地下管网基础数据,切实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细化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消防、民防等设施设备和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应急演练,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不断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建立责任追溯制度,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效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是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成立区、街两级综合执法管理委员会,建立执法力量统筹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水平。继续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逐步理顺条块关系,充分发挥街道统筹辖区发展作用,形成城市管理的整体合力。深化“四位一体”城市管理模式,发挥城市管理联席会议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探索胡同精细化管理和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加快智慧西城建设,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让市民享受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果。

(三)着力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切实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

深入推进“文化兴区”战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大力发展创意文化,进一步增强区域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充分发挥区名城委统筹协调作用,完善社会多元参与的保护机制,打造名城、名人、名业、名景系列品牌,提升整体保护水平。探索建立名城保护责任建筑师制度,完成法源寺等文保区规划编制。配合北京中轴线申遗,深入推进“文道”建设,启动燕翅楼复建等项目,完成天桥历史文化景观工程。抓好陟山门周边等区域综合整治,继续推进杨梅竹斜街等保护修缮试点。启动粤东新馆腾退修缮,提高会馆保护利用水平,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和传承基地建设。

二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和公共文明引导工程,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区图书馆和公共文化中心建设,推广“一街一品”模式,办好西城文化节、市民戏剧节等文化活动。积极倡导多样化的休闲运动,着力打造“十五分钟体育生活圈”,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挥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作用,推进琉璃厂、新华1949等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产业项目,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率。积极构建文化金融创新中心,推动文化创意项目展示、储备及交易平台建设,培育和引进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人才。稳步实施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统筹利用文化资源,开发以西城区为背景的原创作品,不断扩大区域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着力改善民生、创新管理,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健全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切实解决好重点民生问题,努力让居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一是促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教育集团作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实施特色改革实验项目,完善特色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家工程,新建8个名师工作室,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学前教育和中小学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西师附小等9所学校翻建、5所幼儿园改扩建工程。促进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城市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区属公立医院绩效考评体系,开展全科医师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深化家庭医生式服务,启动“卫生监督进社区”项目,加快公共卫生大厦、家庭健康保健中心、丰盛医院等项目建设。抓好科技示范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推广长安幸福家园和展览路新希望家园服务模式。巩固和扩大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创建成果,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开展工作。

二是大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危改项目建设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启动9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和节能综合改造,加快右安门内28号院和棉花片拆迁建设,抓好昌平回龙观二期、朝阳北苑、丰台大红门、高立庄等保障房项目建设。坚持稳定和扩大就业,开展“手牵手联动促就业”活动,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成区社保、医保中心机构调整,建立社保经办绿色通道,探索开展预约服务,实施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积极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探索“失独”家庭养老帮扶措施。加快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建设,完善温馨家园服务功能。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抓好“菜篮子”工程,推进“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完成早餐示范店建设试点任务,维护日常生活品供应和价格稳定。

三是完善“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全面建成区级和街道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开通“12341”一号通服务热线,形成三级联动运行机制。深化“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有效解决重点民生问题。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和优秀社区服务组织,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鼓励驻区单位开放内部资源服务居民群众。完成第二批59个“六型”社区示范单位创建任务。扎实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完善多元调解体系,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包案制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确保区域社会和谐稳定。

(五)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紧紧围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努力建设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一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切实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制定完善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区政府和行政部门领导出庭应诉制度,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落实《西城区重大行政事项决策办法》,邀请区人大区政协领导、代表委员和群众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加强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深化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尽快建立网上权力库,规范权力运行过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强化行政问责和监督,完善决策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拓宽社会、群众监督渠道。

二是加强效能政府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完善考核体系,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着力打造学习型政府。深化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两集中、两到位”,逐步实现网上一体化办理,努力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完善重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周调度、月汇报、季检查”制度。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加大调查研究工作力度,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政府绩效考核办法,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进一步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是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加大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依法从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区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切实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以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在今年工作中,区政府将继续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办理落实好各级各类议案、提案和建议,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协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各位代表!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实现西城科学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活力、魅力、和谐”新西城建设,努力在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走在前列!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