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1月6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建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我们国家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北京奥运之年。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对筹办奥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部署和要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在圆满完成奥运各项任务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圆满完成奥运服务保障任务,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以奥运环境建设和服务保障为核心,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奥运环境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积极汇集各方面力量,完成16大类94项奥运环境建设任务。实施西内南小街等6条市政道路建设和后海南沿等32条道路大中修,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完成月坛体育馆等奥运训练场馆的改造修缮工程和30条重点大街、火炬传递、马拉松比赛路线等重点地区的周边环境整治。完成西单商业区文化广场改造,改善过街天桥步行系统,区域交通运行能力和购物休闲环境有效提升。在什刹海地区重点开展环湖周边和鼓楼周边”第五立面”等整治工程,恢复烟袋斜街历史风韵,完成郭守敬纪念馆、广福观修缮工程并对外开放,地区环境显著改善,成为展示首都人文奥运形象的重要窗口。新建和改造南堂北广场等51处绿地,精心实施奥运景观建设,形成了一批绿化景观精品。

奥运服务保障工作优质高效。成立奥运服务保障工作总指挥部、10个专项指挥部、7个街道地区指挥部及3个奥运训练场馆运行团队,加强指挥,密切配合,为奥运各项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加强涉奥场所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圆满完成奥运火炬传递、公路自行车、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及焰火燃放、奥博会的观众组织和安全保障工作,全面实现”平安奥运”目标。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推进”宣传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行动”等七大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广泛动员市民参与奥运、支持奥运、服务奥运。加强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建设,13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奥运服务保障工作,社会志愿服务的理念、模式初步形成。认真完成奥运期间的重大外事活动接待任务,保证签约饭店、定点医院、宗教活动场所及”奥运人家”的接待质量。实现旅游接待”零投诉”、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医疗保障”无差错”、刑事案件”零发案”,以优质的服务展示了西城形象。

城市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为依托,建立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水电气热、交通、电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转。深入开展市容环境、交通、治安、旅游、市场经营”五大秩序”整治,有效解决了环境秩序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改进作业方式,提升环卫保洁水平,奥运训练场馆周边道路冲刷率、机扫率达到100%,其它主要大街机扫率达到98%。严格落实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加强对噪声污染、什刹海水质等治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提前32天完成全年空气质量目标任务,奥运期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100%。

二、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西城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认真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以打造平台、强化服务为重点,统筹推进功能街区建设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0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财政收入完成154.5亿元,剔除待上解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实际完成143.1亿元,同比增长4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7200元,同比增长8%左右。

功能街区的产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全面落实《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政策,围绕金融街作为首都金融主中心区的新定位,深入推进金融街的适度拓展与功能完善,加强商务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金融街核心区规划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吸引法国兴业银行等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入驻西城。金融街全年实现三级税收1247.8亿元,同比增长45.9%,占全区三级收入的65.9%;实现区级税收61.8亿元,同比增长137.7% ,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0%。进一步落实德胜科技园产业规划,启动空间、交通、环境等专项规划研究。德胜国际中心竣工,吸引中国工商银行电子服务中心等金融后台服务企业入驻。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对北京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产权交易所等一批重点企业和项目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实现总收入69.1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利润总额8.13亿元,同比增长2.25倍。完善西单商业街业态布局,健全休闲娱乐设施,实现首都电影院开业,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氛围,国内知名商业中心的品牌作用进一步显现。加强什刹海地区的旅游管理,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在全国率先实施人力客运三轮车特许经营,规范”胡同游”管理,地区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明显改善,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服务企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西城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规范政府投资范围,改进投资项目管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畅通与驻区中央单位、大型企业的沟通渠道,主动提供服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制定并实施《西城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完成华远地产重组工作。拓展区经济服务大厅服务功能,优化全程办事代理工作流程,增设职能部门专业服务项目。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健全监管网络,加大对大中型商场、超市和农副产品市场、餐饮单位、零售药店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群众关注的重点信息,有效保障了食品药品安全。

三、切实加强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按照建设高水平文明城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均衡发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区”复查。

社会建设基础更加牢固。组建区社会建设办公室,制定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任务,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和谐社区建设系列”十、百、千”工程,形成居民和社会广泛参与的整体合力,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实施”安全教育基地建设”、”老年人居家安全促进”等一批项目,金融街、月坛街道通过国际安全社区认证,西城区成为全国直辖市中首个荣获”全国安全社区”称号的地区。

科技教育基础优势不断扩大。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在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示范项目推广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广泛实践,成为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之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动高中课程改革,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推进中小学设施建设和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初中校建设工程,对展览路一小等3所小学进行规范化改造,完成丰盛中学等学校的调整合并,有效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广泛创建学习型组织,依托7个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开展系统化的市民教育,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

医疗卫生服务惠及更多居民。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深入推进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工程,实现了人民医院与德胜、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全面连通,预约门诊、转诊、远程会诊等机制运行基本顺畅。完成月坛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扩展到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日常诊疗更加方便。深入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居民健康全程管理。制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持续推进社区健康生育全程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区域文化更加繁荣。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大型图片展和系列文艺演出,创办”西城讲坛”,稳步推进”1121″文化工程。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成立区文物保护协会,深入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实施清真普寿寺等一批重要文物的修复工程。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参与奥运的浓厚氛围。加强国防教育,继续开展以文化为特色的双拥活动,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区”称号。

四、大力加强民生保障,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高度关注、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面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无零就业家庭、无城镇危房户、无重大重复上访户、无社会救助盲点、无拖欠工资问题”的工作目标,全部完成区政府2008年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22件重要实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完善就业服务工作机制,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全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万余人,登记失业率0.92%。加大零就业家庭帮扶力度,在全区各街道均开设专项服务窗口,为零就业家庭提供全程服务,累计帮助217户共283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实现动态”脱零”。加大养老保障力度,为60岁以上无社会保障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福利养老金,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动了老有所养目标的实现。落实无医疗保障老人、学生儿童和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对困难群体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实施个人缴费政府全额补贴,确保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等工作力度,广泛开展爱心助残工程。

居民生活环境切实改善。坚持把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作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全年共完成12条胡同、465个院落的综合修缮改造。实施”煤改电”2.6万余户,基本实现”一户一水表”目标。完成6个老旧小区、1075座平房院户厕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无城镇危房户”工作,完成2062间五类危房的抢险修缮任务。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顺利完成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选房配售工作,基本实现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廉租房救助”应保尽保”。规范和提升社区商业设施,增加社区商业网点和服务项目,改造升级菜市场,方便群众日常生活。

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不断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依托,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为保障,应急救助、社会捐助、社会慈善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区、街、居三级捐赠网络,充分发挥”爱心服务之家”作用,全年共实施各类救助8万多人次,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做好紧急募捐活动,在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后,全区共募集社会各界捐款4979万余元,帮助四川地震灾区援建4所学校和1所敬老院,并先后派出5批41名区属医院医疗卫生人员奔赴灾区。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扎实推进。建立全方位、分层次、网格化的管控模式,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夯实社会面治安防控基础,城市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重点解决重大重复上访积案,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实现了”无重大重复上访户”目标。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督促指导单位依法用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及时化解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实现了”无工资拖欠”目标。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区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受理行政投诉,进一步严肃行政纪律。积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公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坚持重大问题与决策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做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的办理工作,全年共办复各级各类人大议案建议134件、政协建议案提案240件,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奥运环境建设、民生改善和政府工作水平的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区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和驻区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向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城区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巩固深化奥运成果、继续保持优良的环境秩序面临很大压力,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面对空间资源的制约,我们在产业促进、资源整合方面的思路还不够开阔,优化环境、服务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按照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要求,我们在培育社会组织、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解决群众生活不便问题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四是面对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一些部门和干部谋划发展、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工作效能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09年主要工作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年。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区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将这次活动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契机,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深刻把握区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找准科学发展的着力点,进一步转变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的理念真正融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9年是区域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国内经济运行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这些因素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还可能加深,今年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我们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既要充分考虑到国际国内形势对全区经济发展、就业、民生、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还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区仍处于以完善城市功能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阶段,变挑战为机遇,紧紧抓住中央、北京市实施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政策的契机,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是全面巩固奥运成果,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关键一年。多年的奥运筹办工作,为我们留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既要珍惜奥运留下的建筑、道路、设施等有形资源和文明提升、管理创新、社会进步等无形资源,更要深刻总结和发扬奥运筹办中的工作标准、体制创新、精细化管理、志愿服务、群众参与等宝贵经验,及时把这些经验转化为实现新发展的新思路,把弘扬奥运精神与强化首都意识、首善意识、首创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以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完美的服务,在全国文明城区、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等良好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奥运后西城实现新发展,展示新形象,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十届八次全会的工作部署,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巩固和深化奥运成果,提升发展水平,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面完成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任务,加快社会建设改革创新,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左右;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7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

实现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必须集中全力”保增长、重民生、抓改革、促创新、优服务、强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扩大内需,促进区域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投资力度,初步安排政府投资40亿元左右,积极吸引社会投资,重点支持功能街区、城市环境、市政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建设。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机制,加强资金监管和项目评价工作,加大协调力度,促进建设项目尽快开工,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积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进一步加强对西单、新街口等重点商业街区各类业态的引导和服务,以品牌、专业和特色,拉动多层次、多元化消费。落实《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性强的优势,加大对什刹海旅游区、护国寺小吃街、陟山门步行街等特色街区的规划、打造和宣传力度,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拓展旅游综合消费。积极促进文化体育、健康休闲等特色消费,加强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网点的建设,促进服务业由大变强,逐步提高市场消费份额。不断完善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行政执法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模式,重点加强食品药品和与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商品质量监测,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二、着力打造平台、优化环境,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加快功能街区发展步伐。进一步落实《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完善专项政策支持体系,深化首都金融主中心区的发展战略研究,全力推进金融街拓展项目开工,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吸引更多的总部、各类金融机构和与金融业发展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进驻西城,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巩固金融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深入落实德胜科技园产业规划,加快空间、交通和环境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投融资促进平台建设,争取全国技术交易中心落户,进一步完善园区创新环境。全面完成西单商业区、什刹海旅游区奥运后整治工程,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不断优化旅游、购物、休闲环境,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加快推进阜景文化旅游街等街区发展规划研究。

全面提高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对驻区单位积极开展服务需求调查,贴近不同类型的企业发展需求,主动提供精细、准确、到位的服务。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和市民服务大厅,优化、整合政务服务功能,深化全程办事代理制,进一步满足公众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继续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动华兴新业、华远集团改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认真贯彻《企业国有资产法》,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围绕关系全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启动”十二五”重大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谋划发展的能力。

三、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认真落实《首都环境建设规划纲要》,巩固奥运成果,提高环境建设水平,全年共实施8大类、59项环境建设任务。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做好地铁4号线建设和拆迁收尾工作,确保按期竣工通车,启动地铁6号线、8号线建设工作。结合地铁建设,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使用力度。实施高梁桥、东教场路市政道路建设和新文化街等53条道路大中修,完成双旗杆路等道路疏堵工程和中国轻工业协会南侧路等15条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积极推进桃园等3处变电站建设,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

坚持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配给力度。积极推进旧城风貌保护工作,按照”修缮、改善加疏散”的基本思路,实施11条胡同293个院落的环境综合改造工程,对危旧平房进行翻新加固,通过多种方式改善5000户居民的居住条件。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面提升西长安街沿线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景观。实施五路通北街3号院等33个老旧小区、三里河北街等22条街巷胡同和四环市场等3个市场周边地区的综合整治。开展涉及71条重点大街和43条街巷胡同的”门前净化”行动。加强集中绿地建设,实施北滨河公园东区等3处绿地改造,完善西便门绿地等应急指挥所的防灾避险功能。逐步实施户外广告规划,加强夜景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以靓丽温馨的城市环境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四、着力完善城市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保障能力

按照”责任明、运行顺、效率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夯实城市管理基础。充分发挥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作用,强化城市管理、作业、执法、监督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及时发现、高效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保障城市安全运转。强化属地管理,推动专业部门责任落实,实现城市服务保障向小街小巷、居民院落延伸。加大环境秩序联合整治力度,坚决防止环境痼疾顽症反弹。加强对北京北站等重点地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围绕建设宜居城市目标,深入开展健康城区建设活动。积极落实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推行绿色施工,全面完成文保区平房”煤改电”工程,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继续推进户厕改造,试行分类收集、密闭运输、集中转运的垃圾收运新方式,不断提高城市保洁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高水平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西城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规划》,发挥科技在社会建设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撑作用,在区域健康促进、特殊群体扶助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科技应用与示范项目。把握社会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创新科普工作方式,提升市民科学素养,打造一批创新型科普社区。强化基础教育优势,打造精品教育,再次争创北京市教育先进区。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巩固初中校建设成果,推进小学规范化建设,完成青少年科技馆、聋校和培智学校建设,促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规定,加强科技、艺术、法制和国防教育,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工作水平。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平安校园”的创建率达到100%。加强对机关、社区、企业、家庭等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指导,强化社区教育,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

落实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积极探索区属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强化公益性质,建立规范的运行、监管机制。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为目标,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机构在初级诊疗、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拓展医疗服务共同体工程,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健康促进教育,建立区健康教育资讯中心,积极引导群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流动人口为重点,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

以”传承奥运精神、文明重在行动”为主题,积极开展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区建设水平。继续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泛开展系列文化庆祝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大力推进全民健身个性化指导和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六、着力深化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凝聚社会发展合力

进一步完善地区性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体系,加强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的联系,组建区企业联合会、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和志愿者联合会,逐步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格局。设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在养老服务和便民服务等领域,探索通过政府采购或特定委托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

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加快推进人民团体向”枢纽型”社会组织转型,逐步形成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制定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加大对重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做好奥运志愿者服务成果转化,逐步形成社会志愿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引导更多市民参加社会志愿服务。

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以96156信息平台为支撑,构建区、街、居三级联动的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社区服务站工作流程,梳理服务事项,逐步实现服务站与街道公共服务大厅、相关行政审批部门的联网对接。认真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坚持居民会议制度,落实自治章程,通过听证会、议政会、评议会等形式,强化自治功能。完善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七、着力加强社会保障和维护稳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高度重视当前就业压力,强化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责任,调整完善区域就业政策,实现与产业促进政策、低保政策、残疾人扶持政策的有效衔接。建立功能齐全、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新增劳动力和大学生就业工作,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加大创业支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征集、培训等全程服务。加强劳动关系协调,逐步健全劳动争议调处化解机制。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覆盖全体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形成社会保险、政府救助和慈善扶助相互衔接补充的保障网络。健全老年居民、学生儿童和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中困难人员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补助的长效机制。建立老年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门诊医疗费报销制度,实行门诊医疗费刷卡实时结算。

始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政府的第一责任,高度关注维稳工作呈现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维护地区和谐稳定。深入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为全区实现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依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大复杂疑难信访案件的化解力度,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扎实做好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工作,不断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力度,严密监控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继续加强基层公安、消防站所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平安建设推向深入,确保国庆60周年等大型活动万无一失。

八、着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效能

按照干部职工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以”优化发展思路、统筹改善民生、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执政能力”为主题,在全区政府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开拓政府工作新局面。

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北京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区政府将紧紧围绕构建服务型政府目标,从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需要出发,认真研究制定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努力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具有开放性、科学性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互联互通的应用程度。继续完善交互式办公系统功能,扩大网上办事范围,提高政府办事效能。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扎实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听证、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等制度,不断完善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公众以及新闻舆论的监督。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认真听取区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保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做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的办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公务员责任意识、服务水平、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强化对重要领域、关键岗位的监察和审计,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反行政纪律的案件,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节约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工作,对西城区当前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以推动区域科学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鼓楼周边第五立面整治:是指对地安门外大街、鼓楼西大街、旧鼓楼大街的屋顶及其建筑物立面的整治。整治前,鼓楼周边建筑物屋顶参差不齐,俯视景观与北京古都风貌很不协调。西城区于2007年8月开始,对该地区屋顶及其建筑物立面进行综合整治,有效改变了鼓楼周边地区屋顶及其建筑物破旧状况,恢复了传统风貌,全面提升了环境景观水平。

2、七大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根据《关于广泛开展首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的工作意见》,首都文明委提出要在全市开展宣传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行动、赛场文明志愿服务行动、窗口行业志愿服务行动、平安奥运志愿服务行动、改善城乡环境志愿服务行动、文明交通志愿服务行动、扶残助残志愿服务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为全社会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3、待上解的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通俗地讲,这是一笔”过路钱”。具体原因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8]10号)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配合该文件实施,政府收入分类科目做出调整,取消了部分中央和北京市共享企业的专属科目,由此造成一些不属于我区分享范围的企业在缴纳2007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款时,只能使用调整后的新科目缴库,从而按照既定的分享比例暂时将税款缴入区级金库。根据北京市财政局的规定,我区这部分多分享的企业所得税,年终专项上解市财政。

4、首都金融主中心区:2008年4月3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京发[2008]8号),就金融产业发展从环境、布局、机构和市场等四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规划。首次提出要力争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在金融发展规划布局方面提出”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总体空间布局。其中,”一主”是指金融街作为首都金融主中心区,增强其总部金融功能,提高金融街的金融聚集度和辐射力。”一副”是指北京商务中心区作为首都金融副中心区,增强其国际金融功能。”三新”是指海淀中关村西区作为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作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丰台丽泽商务区作为新兴金融功能区。”四后台”是指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西城德胜作为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增强金融后台服务功能。

5、金融后台服务:是指与金融机构直接经营活动(即前台)相对分离,并为其提供服务和支撑的功能模块和业务部门,如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等。

6、”全国文明城区”复查:全国文明城区是中央文明委授予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活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能够在全国发挥示范作用的城区的荣誉称号。2005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区)活动,10月26日,全国9个城市和3个城区被首批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区”称号。西城区是北京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城区。根据中央文明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每三年对所有指标进行全面复查, 2008年,西城区顺利通过了中央文明委的复查测评。

7、和谐社区建设系列”十、百、千”工程:《西城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在社区警务、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社区老龄工作、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工作、社区服务、社区残疾人工作和社区就业等十个领域,每年推出一批示范性站点(设施)、服务人员(单位)和服务项目,包括”十”名和谐社区带头人、”百”名先进楼门(院)长和”千”名志愿者亮出身份服务。

8、安全社区:安全社区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第一届世界意外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的概念,是以人人享受安全、人人享受健康为原则,以预防各类伤害为理念,以涵盖生活、工作、环境等诸多领域为内容的一种先进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社区标准有九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交通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用水安全、学校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家居安全和体育安全。2005年7月,西城区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试点。到目前为止,西城区7个街道全部被认定为”全国安全社区”,其中金融街、月坛街道荣获由世界卫生组织命名的”国际安全社区”称号。

9、学习型城区:学习型城区是以教育与学习主导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城区,是不断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和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的城区,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逐步实现市民工作的学习化、学习的生活化、工作的生活化和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城区。

1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与建设规划》提出,根据服务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地域环境和社区类型等因素,分类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并要达到标准化建设和设备配置要求,分步实施标准化建设。依据《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建设与设备配备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应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建筑,环境美化绿化,并符合无障碍的要求,达到相应类别的用房建筑面积,按功能划分为预防保健区、诊疗与辅助诊疗区、康复理疗区、健康教育区、行政后勤保障区,基本设备设施齐备,实行统一标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应为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地面建筑,建立和完善无障碍设施,达到相应类别的用房建筑面积,划分预防保健区、诊疗区等,满足所承担的服务功能的需要,基本设备设施齐备,实行统一标识。

11、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工程:是指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德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试点,基于信息化平台支撑,在人才培养和预约检查、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医疗服务共同体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人才技能和医疗服务质量。

12、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是指以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骨关节疾病、高血脂和慢性阻塞性肺炎7种社区常见慢性病为重点,以控制慢性病进程、降低医疗费用为目的,由社区卫生机构积极实施对慢性病人的健康干预,并在用药范围和医疗费用报销方面给予优惠,引导基本医疗参保人员在社区就医。主要内容包括: 7种慢性病的参保病人与社区卫生机构签订《慢性病管理协议书》,在慢性病强化管理期间,可免费佩戴健康能量监测仪;可以享受体格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咨询等免费服务;可以在社区站进行门、急诊医疗费用报销;社区卫生机构的用药范围适当扩大等。

13、”1121″文化工程:是指每个街道建成一个街道文化站、一个社区教育学校、二个街道级图书馆和一个社区数字电影院。

14、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西城区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岔曲、京派内画鼻烟壶、北京宫毯制作技艺、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鸿宾楼全羊席烹制技艺、北京烤肉制作技艺和宫廷正骨医术。

15、2009年8大类、59项环境建设任务:包括”城中村”和”边角地”整治8项、重点地区和重点大街整治8项、基础设施建设14项、便民工程9项、景观绿化建设11项、环境保护工作4项、建设健康城区1项、城市管理4项。

16、健康城区: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WHO-1994年)。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旨在推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困扰人类健康的问题。西城区于2004年引入健康城市理念,启动健康城区建设工作。2007年12月被全国爱卫会确定为10个全国建设健康城市(区、镇)试点之一。健康城区建设活动,包括开展以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等为基本内容的工作活动。

17、绿色施工: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健康水平,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18、体育生活化社区:是一种全新的社区体育概念,最终目标是把体育健身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体育健身成为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生活要素。创建体育生活化社区工作,是在政府的引导下,以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为目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发挥团队作用,营造健身氛围,逐步形成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组织化的社区全民健身体系,促进社区居民文明生活、科学健身。

19、”枢纽型”社会组织:《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以共青团组织、工会、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为骨干,在现有人民团体业务覆盖不到的领域,通过改造、提升、新建等形式,构建一些新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授权其承担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对相关社会组织进行日常管理、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其枢纽作用,使之成为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群众广泛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逐步建立健全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的工作体系、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