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0日在东城区人民代表大会(临时)第二次会议上

东城区人民政府区长牛青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过去的一年,是东城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两区合并掀开了新东城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过去的一年,是东城区发展成就显著、成果丰硕的一年,“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为新东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过去的一年,是东城区人民生活得到切实改善和更多实惠的一年,宜居文明的城市环境,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展现出新东城发展的新局面。

——新区组建,区划调整历史任务顺利完成。

迅速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平稳高效推进新区组建工作。7月1日全市动员部署会后,第2天就确定了区政府筹备组成员分工及区级机关驻地选址等重要事项,实现政府各项工作迅速衔接。在随后的45天时间里,实现了机构整合到位、工作对接到位、人员安排到位、办公地址调整到位。9月15日新东城区政府正式揭牌。

新东城的成立,实现了发展战略的统筹推进,编制了《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2030年)》,明确了“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总体定位、“两新四化”发展战略和“一轴两带五区”的整体空间格局,描绘出新东城未来20年的宏伟发展蓝图;新东城的成立,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完美融合,中轴文脉贯通一线,天地两坛南北相望,皇家、民俗,国学、宗教等文化资源高度聚集、多元融合;新东城的成立,实现了社会管理的发展创新,南北融合,形成了城市管理“东城模式”,进一步推广信访代理制,积极探索并逐步形成了社会服务管理的新体系。

新东城成立后,全区上下立足新起点,“一手抓筹备、一手抓发展”,实现了各项工作良好开局。9至10月,先后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王府井国际品牌节和第一届前门历史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实现了新东城的精彩亮相。11月,获得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荣获两项全球金奖和一个单项第一名,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新东城的新形象。

——平稳向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200亿元,其中重点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9.4%;区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预计完成100.32亿元,增长10%;区域税收预计完成93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06万元,同比增长8.2%。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4.2%,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持续增大。全年文化创意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2.6%。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北京礼物”旗舰店、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开业运营。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全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10亿元,同比增长15%,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区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20%,位居全市第二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80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

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继续实施王府井升级战略,协调推进北京饭店二期、王府国际商城等项目建设,优化升级地区业态,软硬件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前门地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累计投入130多亿元,搬迁居民近1.7万户、企业534家。这是近600年来前门地区最大规模、最全面、最彻底的修缮整治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最大的历史文化保护工程。继前门大街全面开市后,鲜鱼口美食街修缮一新,台湾会馆重张,台湾文化商务区建成开街。前门大街被命名为“中国著名商业街”,是王府井大街之后,北京市第二条获此殊荣的商业街。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产业调整进一步深化,以总部企业为特点,以金融、商务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要业态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成型,区域内已入驻总部型企业33家,现有金融业法人单位60家,被北京市确定为“绿色金融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发展态势良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实现交易额近5亿元,新增3个区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64家文化创意企业获得区财政扶持资金3146万元。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北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完工,国际体育交流中心开工建设,龙潭湖体育馆正式启用。

招大引强工作成效明显。中银国际、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等82家高端企业办妥工商、税务、统计登记手续,英大泰和、国都证券等32家企业新增税源入库7.2亿元。1-11月实际利用外资5.31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发展环境继续优化。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强化金融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启动了北京文化金融中介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产业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600万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7300万元,鼓励引导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医药、体育、低碳企业落户东城。

——成果共享,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完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搭建社区失业人员动态服务管理平台,开通“社区就业信息发布直通车”,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得到帮扶。深入推进“完善一批政策、建立一个专项资金、聚集一批企业带头人、提供一批发展资源、扶持一批优秀项目和带动一批失业人员就业”的“创业带动就业六个一工程”,发挥“创业者俱乐部”作用,开展创业体验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创业全程跟踪服务和创业项目进社区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就业。在全市率先制定促进就业资金监督细则,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制度保障。截至2010年11月底,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07%,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72.58%。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3563个,安置失业人员15749人。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工程,发卡率达99%。全区128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实时结算系统。基本完成区级公费医疗改革工作,促进公费医疗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1-11月五项社保基金共计收缴89.55亿元,增长23.92%;支付86.28亿元,增长22.38%;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均达到98%以上。社会救助实现全覆盖,全区低保金等各项社会救助资金累计支出1.05亿元。全面落实居家养老(助残)“九养”办法,全区251家养老(助残)餐桌、183家托老所全部挂牌参与居家养老服务。评选表彰市级“孝星”501名,区级“孝星”699名。全市首家区县级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实现良性运转。

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危改战役”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粉厂胡同东侧、幸福北里南区、文章胡同东口、定安里、彭庄、金鱼池二期西、祈年大街西、花市三期遗留地块、崇外6号地、宝华里等10个既有危旧房改造项目加快实施,新启动西革新里项目,“菜单式”惠民政策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全年平稳搬迁居民2771户。积极争取到朝阳区定福庄南区、豆各庄和通州区“两站一街”地块作为我区对接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规划建设规模298万平方米,定福庄南区项目已经启动。前门、祈西等项目2694户搬迁居民如期入住弘善家园。加强政策性住房配租配售,累计向廉租家庭发放租房补贴4344.5万元,廉租房实物配租1912户居民,配售经适房1729套、限价房2785套。完成7300户平房院居民用水“一户一表”改造工程。

社区和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先后投入1.9亿元为29个社区购置服务用房,除拆迁区外全区80%的社区达标。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双百”工程取得成效。着力推行“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立老年饭桌等一大批满足群众需求的生活服务项目。公开招录207名社区工作者,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加强社工人才培养“双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听民意、访民情、解民难”长效机制,畅通民意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0余件。继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工作力度,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55家。在全市率先实施政府向社会组织统一、批量购买公共服务,初步形成了公共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和竞争机制。利用市民中心平台,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各项公益活动222场。

——安全有序,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全面推进信访代理制度。信访风险评估工作不断加强,信访总量下降24.3%。我区创造的信访代理制度得到中央、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经验在全市和全国推广。

继续巩固社会管理工作成效。出台了《关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我区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管理能力,万人发案率为20.12,保持全市最低水平。

继续巩固安全监管工作成绩。交通、消防、安全生产事故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范围内。全年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合格率预计分别达到97.8%和98.3%,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面协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积极推广“学区化管理”、“蓝天工程”等经验,8对16所中小学结为深度联盟校,着力打造东城教育的特色与品牌。动态整合教育资源,在全市首创“小幼一体化衔接”办学模式。完成5所幼儿园建设。全区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中考成绩位居全市前列,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90%以上。强化素质教育,学生综合能力明显提升。成立青少年科技学院和艺术学院,建立科技特色项目基地26个,获得2010年全国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2个,第30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2个。深化“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进一步提升优秀教育人才专业素质。全面推进“校安工程”,全年加固改造教学楼房89栋。为所有学校配备了保安,提升校园自护能力。

公共卫生事业加速发展。全面启动“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六进”活动,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窗口。进一步推进国家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和健康管理社区工作。引进东阿阿胶等10家中医药企业入驻东城。推行辖区居民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24小时服务。强化卫生应急机制建设,组建了应急处理小分队,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传染病继续保持低发态势。普仁医院、建国门医院、鼓楼中医院等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高水平打造品牌节、文化节、戏剧节、庙会等大型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发挥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艺术院团和首都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等剧场资源聚集优势,着力推动剧场群和首都戏剧文化城建设。全年各类公益性演出500余场,观众达到500余万人次。基本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清末邮局、隆安寺二期等文物修缮工程全面竣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保持在全国先进行列,20个项目进入国家级、49个项目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龙潭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

科技与信息化事业显著发展。制定实施《数字东城行动计划(2011-2015年)》,数字城市建设逐步展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百家。技术交易额达到50.67亿元,同比增长151%,专利申请2647项,同比增长51%,授权1650项,同比增长68%。完成“科技促进北京(永外)时尚创意产业”等科技提升传统产业项目。承担国家级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电梯卫士”物联网试点等项目,继续建设楼宇经济监测平台,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

其他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文明城区建设成效明显,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取得好成绩。在北京市第13届运动会上,东城区代表团获得总成绩第二名。全区新增7个“体育生活化社区”,总数达到29个。与纽约市皇后区签署《友好交流备忘录》,填补了我区在美国友好城市的空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圆满完成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试点考评和“五五”普法任务。民宗侨、红十字、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等工作也都取得较好成绩。

——建管并重,城市服务管理不断进步。

重点工程进展良好。地铁8号线拆迁全面完成,地铁6、7、14号线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国盛中心项目获得“国际地产大奖”世界最佳综合体大奖,成为中国首个获奖项目。玉河国际总部基地工程全面开工,钟鼓楼广场环境整治及市政道路改造、五道营整治及地下空间建设、国子监文化生态区等风貌保护项目有序推进。东南二环内滨河路建成通车,一师附小新建工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社会事业项目稳步推进。

城市管理创新发展。中国“2010城市管理经验交流会”在我区召开,我区创造的“城管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并在全国推广。我区获得“中国最佳管理城市奖”和“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奖”,中央和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先后100余次到我区考察调研。成立区环境建设委员会,城市环境建设共建共享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推行综合执法机制,所有街道、地区挂牌成立综合执法组。大力开展“黑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夏季市容环境“百日整治”和环境秩序“百日整治”等综合执法专项行动。

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崇雍大街改造提升工程竣工,全线面貌焕然一新。老旧小区、胡同和驻区中央党政机关周边环境整治改造效果明显。鼓楼桥、光明桥夜景照明工程完成。东直门外斜街、珠市口东大街等9条道路的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完工,全区共改造扩大绿地18.3万平方米。建成区级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实现餐厨垃圾统一收运和集中处理,45个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和29个垃圾楼改造工程全部完成。东四子站、天坛子站空气质量全部完成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73%的目标。

静态交通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启动“九横八纵”静态交通从严管理工作,实施香饵胡同西段道路微循环改造和板厂南里社区静态交通管理,积极推进车辇店胡同临时停车场等胡同停车试点工程。

——规范高效,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深化区长领衔办理制,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政协建议案706件,办结率为100%。制定《东城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进一步夯实了全区依法行政工作的基础。行政复议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信息4494条。

坚持改革创新。按照“大城管”理念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对城市管理各部门实施统一组织协调。积极推进公共财政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出台《重大事项决策咨询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决策进一步规范。

积极加强执行力建设。深入开展“政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执法监察、政风行风建设等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了政府行政效能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保护文化、改善民生、疏解人口与发展产业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的力度还需加大;主导产业整体规模和效益仍有待提升,区域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仍有待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还需要下更大功夫;与“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全力解决。

各位代表:

2010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代表、委员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中央及市属单位,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劳动者,向关心支持东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新东城区整体运行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实施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伟大进程中,新东城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的任务更重,各方面的期盼更高。作为首都政务服务重要承载区,对东城区履行“四个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全面争创一流水平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目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是东城区第一位的任务,走出一条通过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实现科学发展之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必须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任务迫切而艰巨。

今年区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战略目标和“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总体定位,深入实施“两新四化”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进程中走在全市的前列。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是: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关于“规划是生产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撑,没有规划不决策,规划不超前不决策”的理念,以规划为龙头,将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贯彻始终,认真开展规划体系建设年工作,在抓好专项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的同时,着力推进规划的落实,确保开好局、起好步、高标准、重实效。

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9%,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

一、以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为第一任务,实现文化综合实力新突破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我们要立足“首都文化中心区”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力以赴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按照“保护文化、改善民生、疏解人口、发展产业”四位一体的目标,秉承“四个百分之百”的原则,着力实施“八个一”工程,即组建一个领导小组、成立一个专家顾问组、制定一个五年规划、出台一个保护方案、建立一个专项资金、搭建一个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平台、组织协调一批专业修缮力量、完成一批重点修缮任务,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重点推进“十项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整治工程”,即钟鼓楼环境整治,南锣鼓巷市政改造,玉河恢复整治,前门月亮湾景观建设,前门大街以东地区、雍和宫柏林寺周边、孔庙国子监周边和天坛周边修缮整治,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和左安门东南角楼建设。二是实施“十项文物抢救和保护修缮工程”,即欧美同学会、惠王府、清末自来水厂旧址、明城墙遗址西段、美国使馆旧址等一批文物修缮工程。三是实施“十个会馆抢救和保护利用工程”,加大对晋翼会馆等保护利用力度。做好故宫博物院珍藏文物在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的展览展示,认真组织第四批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的推荐与申报。研究启动前门铛铛车线路南延工程。

全力以赴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完善版权产业融资平台,打造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积极推进中国文化产权交易所落户东城。大力引进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版权和文化传媒类骨干企业,打造文化创意高端产业链。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扶持力度。加紧推进北京文化创意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戏剧文化城建设,举办好“皇城文化国际旅游节”、“创意雍和文化艺术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等品牌活动。

全力以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高规格举办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高标准举办首届新东城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继续办好第二十六届地坛庙会、第二十八届龙潭庙会和第六届龙潭灯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加强街道文体中心、社区文化室等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蟠桃宫庙会、南锣鼓巷胡同节、金鱼池社区艺术节等活动,努力形成“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文化活动格局。推动驻区单位内部文体设施对居民开放,着力构建“一刻钟文化圈”。

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区域经济高端化发展新突破

大力推进重点功能街区和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王府井商业发展带建设。加快推动王府井大街、崇雍大街、金宝街、祈年大街联动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品牌高端战略,办好第二届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东二环高端服务业发展带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强企业经济数据分析监测,深化合作发展联盟建设,坚持走访重点企业制度,搭建沟通平台,通过政策引导、健全机制、优质服务,吸引更多高端企业入驻。进一步加强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建设。统筹推进前门地区修缮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前门商业区剩余项目,实现地下工程基本完工并逐步投入使用,加快前门东路两侧修缮。继续举办前门历史文化节,形成与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相互呼应、各具特色的文化高端品牌。进一步加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启动体育休闲岛、数码体育岛、体育星光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土地入市,推动招大引强;积极争取中国体育产业产权交易中心落户园区。进一步推进永外现代商贸区建设,加强和平里商务新区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按照“二四三”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做强文化创意、商业服务两大优势产业,做优旅游、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四大支柱产业,做大中医药、低碳服务、体育三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招大引强工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税源基础,优化税源结构,巩固存量,吸引增量,提高质量。充分调动街道积极性,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税源建设工作机制和联动网络。

大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引导有形市场向高端商业综合体、品牌店聚集区等高端业态转型。加大宣传推介和扶持力度,保护和提升老字号品牌。积极开展台湾文化商务区、五道营文化休闲街和金宝街申报市级特色商业街工作。研究推进北京中轴旅游线项目,积极打造以国学、国医为主题的文化品牌项目,大力开发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以“北京礼物”旗舰店为载体,做大做强特色旅游商品,发挥旅游业宣传东城、拉动消费的双重作用。

三、以危旧房改造为前提,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危旧房改造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着力推进“微循环渐进式”、“市场评估”、“菜单式搬迁”、“解危排险,搬而不拆”等危改方法,不断完善政策,积极探索多元模式,多方筹措房源,努力实现重点突破。一是大力推进宝华里、西河沿、西革新里、祈年大街以西、文章胡同东口、幸福北里南区、粉厂胡同以东、彭庄、金鱼池二期西、花市三期遗留地块等项目搬迁,实现一批项目搬迁工作收尾、土地储备地块上市或启动建设工程。二是全面启动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金鱼池西土地一级开发、天坛东里北区1-8号腾退,尽早启动幸福南里、望坛危改项目居民搬迁。三是加大对接安置房源建设力度,全面启动166万平方米建设任务。

高水平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重抓好地铁6号和8号线扩拆区、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海港大厦、银河SOHO中心、东华广场商务区、东外地下商城、新世界酒店三期、东直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弘善家园小区、新市民中心等“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东四街道办公楼等绿色示范项目建设,扎实做好中瑞政府间“低碳城市”合作项目,深入推进低碳城区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好新东城规划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四馆工程”。

四、以深化城市管理“东城模式”为抓手,实现社会管理工作新突破

着力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确保综合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设区、街道、社区、移动终端四级信息平台,实现社会服务和管理的网格化、信息化、标准化和法治化。继续深化社区规范化建设,健全“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社区治理结构,形成一批多元参与治理示范社区。继续加强社区服务站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服务管理,积极推广社区共建、公共服务协会等工作经验,继续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整合志愿者队伍,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

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城区,必须将文化深深植根于城市管理之中,继续深化“以网格化为手段、以文化为灵魂、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前提、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以综合执法为保障、以一流为标准”的城市管理“东城模式”,不断争创城市管理一流水平。

全面实施城市环境秩序综合整治,以整洁优美的城市面貌迎接建党90周年。全面推广崇雍大街整治经验,围绕全区“九横八纵”主干路网周边,努力实现城市文化内涵、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广告牌匾、夜景照明、公共设施、交通秩序、公共安全等“八个明显提升”,进一步体现新东城的新标准、新形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丰富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30%。加强对扬尘、机动车尾气、噪音、油烟等污染源的监督治理,力争实现区域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75%的目标。

五、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新突破

进一步巩固推广信访代理工作。信访问题的实质是民生问题,而且是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实践证明,信访代理制是密切干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把信访代理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官德人品、评价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不断深化和推广。继续做好信访矛盾的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工作,完善信访信息系统建设,认真总结经验,加大考核力度,加强信访督查督办工作。

进一步做好就业促进工作。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创业者俱乐部”和“六个一工程”,确保辖区就业形势稳定向好,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年开发就业岗位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保持70%以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20个以上。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经费保障,完善以低保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发展权益。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惠民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达到98%。建立居家养老(助残)标准化服务体系,打造东城区居家养老(助残)服务新模式。

进一步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要把消防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消防支队为防火灭火、监管执法的责任主体,以各街道和有关部门为消防工作的社会基础,以各类社会单位法人为落实消防法规的第一责任人,以宣传动员社会广泛参与为重要途径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消防站规划任务,实现社区消防警力无盲点。积极推广胡同消防设施和消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经验。全面推广“国际安全社区”创建经验,巩固扩大创建成果。坚持专群结合,提高技防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重点地区治安防范,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降低刑事案件发案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强化应急培训和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有效预防和降低突发事件危害。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强化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坚决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六、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社会事业发展新突破

促进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艺术、科技、体育教育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区化管理等教育特色品牌优势,探索中学、小学、学前各学段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改造、新建、恢复6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000个,努力缓解“幼儿入园难”。启动教育人才建设工程,完善干部教师跨校交流机制,采用数字化等手段加大对干部教师的培训。继续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大优质资源校对普通校的全面带动。抓好五中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一师附小完工交付使用;高标准做好区域外迁居民对接安置小区教育配套服务工作;高水平做好51所学校的“校安工程”项目。抓好中小学生体质锻炼,使中小学生体育合格率达到85%以上。做好教育对口支援,继续高水平建设“青海黄南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东城区教育国际化水平。

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深入推进“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中医药“七位一体”综合发展。全面实施以健康管理为目标,以中医为特色,以机构合作为途径,以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为基础的“健康管理社区”战略,年内“健康管理社区”达到社区总量的20%左右。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管理,实现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全覆盖;加强双向转诊制度建设,加大社区预约挂号和双向转诊力度。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社区精神卫生防控体系建设。

促进体育事业进步。围绕“健康东城”目标,制定实施东城区全民健身计划,争创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国家示范区。举办好第一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和全民健身健美操赛、快乐周末等全民健身活动,培训4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全面实施“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实现20%社区达标。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工作,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85%。高水平举办中国北京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大型赛事。启动东单体育中心、体育文化中心建设改造工程。

促进科技和信息化水平提升。全面落实“数字东城”行动计划,建设公共基础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逐步建立健全以城市运行、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运行和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的六大应用体系,全力打造数字城区。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创新型科普社区建设。继续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区”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复查任务。加强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市、区、街、居”四级联网。全面启动全区“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目标。继续做好人民武装、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

七、以资源整合优化为突破口,实现改革创新新突破

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推进国有经济产业布局和结构性调整,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区属国有企业。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区属国有企业上市。研究制定《东城区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及《东城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加强对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大力推进投融资改革。一是完善投资方式,创新投资模式,积极争取市级投资,切实用好政府投资,主要保障公共设施、重点民生工程和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等领域,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搭建综合投资运营管理平台,研究投资、管理相对分离模式,提高国有资本运作能力,不断充实扩大投融资规模。三是积极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加强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重点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民间投资渠道。

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继续巩固和发展国际友好城市关系,积极开展务实交流,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先进经验。统筹利用好品牌节、文化节等活动,着力搭建和用好国际合作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区的国际化水平。

八、以争创一流为标准,实现政府自身建设新突破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打造法治型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进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提高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水平,注重办理实效,提高满意率。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沟通联系,充分听取意见,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打造服务型政府。积极与市固定资产投资审批大厅沟通联系,建立对接机制,搭建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审批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进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创建行政服务标准化示范窗口。努力形成覆盖全区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网络,充分体现“东城服务”的崭新形象。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推进办事公开,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创新型政府。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努力实现区域发展新跨越。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打造廉洁型政府。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引导党员干部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全面推进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政府。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培训体系建设,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积极引进人才,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人才队伍。

各位代表:

新东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记使命,追求卓越,继往开来,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全力以赴谋发展,为建设“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而不懈奋斗。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