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1年12月21日在天津市宝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天津市宝坻区区长  贾凤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工作,对今后五年及2012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宝坻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实现了本届政府的工作目标。

——这五年,是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2011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是2006年的3.4倍,年均增长28%;区域财政收入60亿元,是2006年的近5倍,年均增长3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是2006年的6.7倍,年均增长46.1%;农民人均纯收入12650元,是2006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4%。

——这五年,是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现代制造业逐步成型。以4个示范工业园区为重点,深入推进载体开发建设,五年间全区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1个,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14亿元。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制品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纺织服装、文体用品、家具、地毯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总数达到712家,其中“小巨人”企业4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80家。以金融服务、商贸物流、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等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区域经济新亮点。玉佛宫、劝宝购物广场建成运营,海滨商贸物流园区、京津金融服务外包园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农产品、五金机电、机动车、粮食仓储物流中心等专业市场投入使用,农村“三进”工程实现全覆盖,新型商业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日益普及。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引进企业3100家。现代农业不断壮大。累计发展设施种植业8.5万亩,稻区立体种养、林业循环经济7.7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42个。引进农业龙头企业30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28家,全区80%以上农户进入产业化体系。连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开发、土地整理、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农田水利工程,不断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强气象服务,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一站三中心”建设,加快了职能转变,提高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了镇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整合做强区级投融资平台,形成了多元化的开发建设投入机制;推进农村要素市场改革,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投入运营。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全区企业五年累计注册商标1650件,其中4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33件被认定为天津市著名商标。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五年实际利用内资729.8亿元、外资2.9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50.1%和26%;自营进出口企业增至581家,累计进出口24.3亿美元,年均增长20.2%;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210人。

——这五年,是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的五年。围绕“一河双城、相向拓展,两翼联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以规划为引领,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实施了400余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成了宝坻新城环路、宝白公路等一批干线公路,新建维修区级以上公路334公里,乡村公路726公里,改造公路桥梁185座;电力、水利、供热、燃气、通信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健全。宝坻新城、京津新城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和城镇居住社区建设深入展开,城中村拆迁改造步伐加快。狠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五年累计植树920万株,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5.6%;新建污水处理厂9座,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使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城乡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累计创建文明生态村214个,周良庄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

——这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的五年。多渠道促进就业再就业,累计新增就业9.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3万人。全面实施城镇职工“五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积极发挥区慈善协会、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桑梓助学基金会、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城乡一体、普惠群众的“大保障”格局正在形成。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监管,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五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扩建中小学52所,新建改造幼儿园69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全部达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高考成绩位居全市区县前列。新建了区医院综合楼、放疗中心、康复楼和潮阳医院,改扩建镇街医院、卫生院1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00所,全面落实18项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不断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符合政策生育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文化兴区战略深入实施,文体设施加快向镇街和社区延伸,率先在全市普及了农家书屋和村文化活动室,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区“两台一报”编发水平不断提高,有线电视网络全面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开心双休日”栏目成为电视文化品牌并收入《中国广电蓝皮书》。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法制宣传教育,公民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审计、物价、统计、档案、人民武装、人民防空、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这五年,是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不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连续开展一系列“上水平”活动,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题。积极完善行政许可,扩大联合审批、集中审批、现场审批,促进了政府服务提速。强化目标管理和政务督查,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大力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了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201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牢牢把握“全力提质增速,加快转型升级”的工作主题,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26%;区域财政收入增长5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狠抓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调整,形成了更加完善的规划体系。着力壮大提升产业,45个新型工业项目建成投产,160个正在建设之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增长44.5%;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2%;新建设施种植业2万亩、稻区立体种养2万亩、林业循环经济5000亩,增强了现代农业特色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引智,全年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个;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75亿元,分别增长30%和71.9%;外贸出口4.83亿美元,增长20%。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快速发展,新增企业1400家。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力度,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投资40多亿元,实施了100余项事关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工程,完善了载体功能,优化了发展环境。高标准完成了10项民心工程,区财政全年用于民计民生的支出32亿元,比上年增长40.7%。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凝聚着全区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宝坻发展作出积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宝坻发展的朋友们、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奋斗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发展水平,只有改革创新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只有正视差距才能激活发展潜能,只有走群众路线才能增创发展优势,只有和谐稳定才能凝聚发展合力。这些宝贵经验,要在今后工作中坚持好、运用好。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府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产业发展层次还不够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没有形成,发展方式转变的速度还应加快;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城乡管理长效机制尚需健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改革创新的任务还很艰巨;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社会管理的任务仍然很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资金、用地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部分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未能如期完成;政府职能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快,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宝坻转型跨越、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要应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紧紧抓住机遇,切实用好机遇,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科学发展的崭新宝坻。

根据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现代产业高地、建设厚德文兴宝地、共筑生态宜居福地”的总体要求,确定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产业强区、环境立区、文化兴区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政府自身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实现宝坻科学发展新跨越。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区域财政收入20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2.1万元,年均增长11%以上,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强区行列。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限制在总量控制范围内,实现增减平衡、等量置换,节能降耗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新跨越。坚持增量优化和存量提升并举,加速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建设区域现代制造业集聚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高端项目引进,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制品等产业成长为支柱性产业。积极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整合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纺织服装、文体用品、家具、地毯等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引导企业与国内外资本合作,与知名品牌嫁接,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行业龙头和知名品牌。到2016年,主营业务超亿元企业达到210家以上,其中超10亿元企业3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名牌产品7个以上。把园区作为集聚项目、培育产业的重要载体,突出抓好4个示范工业园区和7个特色工业区建设,培育和引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促进同类项目、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到2016年,4个示范工业园区新增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五年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以上。

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建设区域特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挥综合优势,完善规划,对接京津、对接国际、对接产业,落实政策,促进高端服务业项目快速集聚。依托京津金融服务外包园区、海滨商贸物流园区、京津国际商贸港等龙头项目和各类专业市场,加快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在京津地区有较大影响的特色金融经济区,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节点和国家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基地。结合新城建设,完善商务、文体、教育、科技、卫生等服务设施,推动商务会展、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技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亿元楼宇”工程,重点引进区域总部、结算中心以及科技研发、网络经济、咨询服务等业态,提高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水平。培育社区、家庭等生活性服务业,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到2016年,基本形成规模大、领域宽、水平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建设服务京津的特色现代农业集聚区。坚持都市型农业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农业的食物保障、原料供给、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功能,高标准推进设施农业,培育壮大稻区立体种养、食用菌、“三辣”、休闲观光、精品花卉、良种繁育、林业循环经济等特色产业。以园区化促进规模化。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到2016年,设施种植业达到12万亩以上,稻区立体种养和林业循环经济分别达到10万亩以上。以产业化提高效益化。强化龙头项目引进,构建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衔接紧密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多层次转化增值,农民多渠道就业增收。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化。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品质,培育品牌,扩大销售,增强宝坻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

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文化作为城市的根与魂,深入发掘宝坻的历史文化积淀,推进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高度融合,培育宝坻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加速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体系。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开发配套文化旅游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文体用品制造、包装印刷等产业,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积极培育文化创意、演艺娱乐等产业,催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创建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积极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力量领办、兴办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复合型文化产品。强化文化市场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快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提升宝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适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推动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联动发展,云计算、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制造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催生一批新兴产品和技术,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推进金融、科技、信息等产业向服务业渗透,促进服务业升级上档。将现代农业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大力推进产业资源要素集聚,增强现代产业发展支撑能力。狠抓招商引资引智,带动高端产业发展。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200亿元。坚持规划引领、政策调控有机结合,推进城镇规划区“退二进三”,增强园区集聚功能,引导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向城镇和园区汇集,提高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资本合作机制,推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创业资本、风险资本、担保基金等相互融合,引进资本合作投资机构10家以上,资本经营型总部30家以上。进一步强化用地管理,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将珍贵的土地供给高端项目、高端产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主导产业“孵化器”建设,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深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及科技产业界的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京津唐腹地“硅谷”。到2016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120家以上。把人才作为提升产业的关键要素,抓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引进,集聚国内外尤其是京津地区的高端人才,构筑优质创新资源汇聚的新高地。

二、坚持城乡一体,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努力实现城乡建设新跨越。全面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整洁文明、功能完善、生态一流、清新靓丽的现代化新区。

完善城镇体系,使规划的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按照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构建“一河双城、相向拓展,两翼联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宝坻新城围绕“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定位,加快南部新区建设,五年内完成北部老城区的保护性开发和改造。京津新城围绕“区域服务型城市”的定位,坚持引项目、强配套、优环境并重,着力建设宝坻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高端休闲商务平台。科学开发建设潮白新河,形成连接两个新城的生态带、经济带。小城镇建设按照“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乡村居住社区”的规划体系,归整撤并,统筹推进,提高农村工业化、社区化、现代化水平。

提升城市功能,使城乡面貌发生更大变化。五年投资600亿元以上,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提高城乡绿化、渠道河流、街景立面、灯光夜景建设和改造水平,增加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变。以提高市民素质为基础,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推进乡村社区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展现新农村建设新风貌。

加强环境保护,使生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铁腕治污,刚性降耗,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深化传统行业低碳化改造,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实施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倡导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努力建设低碳城市。

三、改善民计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社会建设新跨越。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安康紧密结合起来,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着力提高城乡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把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年均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形成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和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发展老龄事业,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着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兴区战略,用文化塑造品牌、提升魅力、增强实力。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为主线,培育具有时代感和宝坻特色的人文精神,形成文明向上、诚信友爱、公平正义、遵纪守法的道德风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提升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着力繁荣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通过繁荣各项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努力实现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统一。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和机制,深化“一站三中心”建设,加强社区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完善信访制度,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治安防控水平,狠抓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加强人武部指挥机构和训练基地正规化、信息化建设。

2012年重点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区人民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要全力以赴开好头、起好步。主要经济指标预期是:地区生产总值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区域财政收入78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5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0亿元,增长3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4000元,增长11%以上。

一、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新进展

提高现代制造业集聚力。高标准完成示范工业园区6.98平方公里扩区任务,同步完善路、水、电、气、暖、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商务、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用高品质的园区集聚优质项目、承载高端产业。建立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园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两个市级高新技术园区创建工作。完善协调服务机制,确保京龙工程机械、实德新型建材二期、贝特瑞新能源、华建风电设备、天拖农机、中瑞森新能源、宝鼎环科等17个市、区级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新能源产业基地、易科美德环保建材、锌空气电池及日立电梯、首航空冷、霍曼门业二期等16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中标集团低碳产业园、优安达电梯、电池隔膜纸、航天材料等24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环球旅游制品、津宝乐器、凯兴服装、恒瑞制衣、天星鞋业等原有骨干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技革技改投入20亿元以上;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

提高现代服务业辐射力。加快京津金融服务外包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化数据中心及总部基地建设,在确保国家农业银行、国家邮政储蓄银行、华夏人寿保险后台服务基地入驻的基础上,力争再引进一批金融后台服务、金融产品制造、产业资本运营及企业总部项目,促进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发挥海滨商贸物流园区和京津国际商贸港等载体的龙头作用,引进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年内,完成电子商务基地一期建设,争取引进电子商务运营企业60家以上,做好国家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基地申报工作;力争使北方皮革城、建材灯饰城一期、水暖城一期投入运营,争取启动二期建设。完善农产品、粮食仓储物流、五金机电等专业市场功能,提升集散力和辐射力;做大做强机动车交易市场,发展汽车后产业,启动汽车检测线项目,引进品牌4S店4家以上。依托温泉、水系、林地、文化等资源,开发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提高宝坻旅游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启动两个新城中心商业区规划建设,培育特色商业街区,推进汇丰、天宝新都汇商业广场及佰豪酒店等项目,扩大现代商业比重。结合城中村和平房宿舍区拆迁改造,抓好便民市场建设;改造提升黄庄、王卜庄、尔王庄集贸市场;以劝宝超市为龙头,继续实施“三进”工程,加快便民服务业发展。

提高现代农业影响力。全年新增设施种植业1万亩,稻区立体种养、林业循环经济2万亩;改造提升养殖小区30个;建成蔬菜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推进中粮集团肉食产业化基地、台湾食用菌产业园、松江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基地、海航绿色农业科技、京津现代农林科技产业示范基地、潮白新河沿岸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等龙头项目建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启动京津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搞好产销衔接,扩大销售。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大特色农产品包装、推介力度,培育安全农产品品牌。加强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运营管理,更好地服务“三农”。继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及扬水站、农用桥闸涵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农机化实训检测基地,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二、在招商引资引智上取得新进展

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更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全年引进投资超亿元产业项目5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92亿美元,吸引内资到位3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30%。围绕产业规划,着力吸引龙头项目和上下游企业,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有效性。高度重视项目质量,严格项目准入,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土地利用强度和综合贡献率。发挥宝坻地缘优势,依托京津两大城市丰富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加大研发机构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实现高端人才、高端科技、高端项目、高端产业的良性互动。依托京津金融服务外包园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亿元楼宇”等载体,坚持总量与质量并举,结构与效益并重,加强内引外联,年内新增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企业1100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使亲商、安商、富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增强宝坻的对外吸纳力。

三、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上取得新进展

加大规划编制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力争完成城乡总体规划修改。完善全区产业专项发展规划,规划设计两个新城重点地区、主要街区城市景观,开展老城区保护性开发、地下管网、水系规划编制,完善潮白新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设计,编制黄庄、尔王庄、牛家牌三镇总体规划。加强规划宣传、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宝坻新城继续推进建设路以北、文化广场、邓家庄、西方寺及歇马台、东城路以东五个片区的拆迁改造,规划启动城中村改造新项目;加快行政区、文体中心区以及潮白新河城区段生态观光带、城南商务休闲广场等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京津新城继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做好规划区内村庄拆迁整并工作,增强承载能力,拓展发展空间。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推进马家店、周良庄、大白庄、大口屯、新开口、林亭口、大钟庄等小城镇和城镇居住社区建设,启动周良庄镇还迁小区四期、大白庄镇还迁小区建设及11个村庄的搬迁工作。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唐通路东段拓宽,林钟环路、新钟路大修,梅丰公路、宝芦公路改造等城乡路网工程,扩大区内外道路连接。大修乡村公路65公里,改造乡村公路桥梁4座。新建改造宝坻新城政信街、京津新城黄河大道等16条市政道路,修建建设路小学过街天桥,整修宝坻城区19条里巷道路,新建宝坻新城公交枢纽站和客运站,完善新城路网结构。实施随庄子、大口屯、太平庄等8座变电站重建、新建、增容工程,新建100个电气化村;改扩建通信基础网,新建3G网络及配套光缆环网;铺设大口屯燃气管线;改扩建宝坻城区净水厂,增强公用配套设施保障能力。全年植树308万株,新建改造绿地157万平方米;继续实施“清水工程”,治理百里河,改善城区水环境;新增垃圾压缩转运站14座,建成环卫二站和马家店污水处理厂,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和垃圾污水处理能力。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成两个新城重点路段、街道里巷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集中开展违法用地、违章建筑、环境卫生、交通秩序、住宅小区、路面洒漏等专项治理,全面推行“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创建文明生态村30个。完成数字城管中心二期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

四、在改善民计民生上取得新进展

将更优政策和更多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实施好10项民心工程。坚持以扩大就业促进增收,年内新增就业2万人;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实验区和青年创业中心、妇女创业中心建设;举办全区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加强政策引导,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健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工资津贴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扩面,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5.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3.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稳定在50万人左右。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支持关工委、红十字会、慈善协会、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桑梓助学基金会、志愿服务协会等组织开展工作,广泛开展社会救助扶助活动,多渠道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建成区养老服务中心,新建8所镇街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继续实施残疾人扶贫安居工程。深化“一站三中心”建设,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解决好信访突出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依法治区,推进“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建设“法治宝坻”;强化市场秩序和物价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狠抓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道路交通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继续保持社会安定、人民安居的良好环境。

五、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取得新进展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巩固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市民、和谐社区、魅力村庄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使全区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规范引导,促进镇街文体中心、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发挥更大作用。启动文化中心和体育场建设,完成区体育馆主体,对镇村文体设施进行提标升级。办好第二届环渤海专业院团青年演员评剧电视大赛、天津市第三届评剧票友赛、宝坻区第五届文艺展演、第三届职工文化艺术节、春节联欢晚会等文艺活动。高标准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推进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协调发展。支持文化队伍建设,努力推出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和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对宝坻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搞好国家、市、区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建立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做好宝坻老城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坚持项目带动,实现广济寺正式对外开放并接纳游客;启动大觉禅寺迁址重建项目;推动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教学基地、今晚名门会所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力度,依托宝坻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引进优势项目,促进文化产业快速集聚。发挥津宝乐器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文体用品制造产业规模。提高评剧票友赛、京东大鼓艺术节等较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质量,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影响。引入市场要素,进一步办好“开心双休日”、“文化大院”等文艺节目,逐步打响一批富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

六、在繁荣社会事业上取得新进展

合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办学水平。实施京津新城第一中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中职示范校建设;新建岳园、刘辛庄幼儿园,改造提升3个镇中心幼儿园、29所村办标准园。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全年申请专利1000件以上,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立项60个;新增注册商标120件以上、著名商标4件以上。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建区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成区中医院住院楼、3所医院卫生院综合楼和256所农村卫生室。深入开展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加强宣传,打击“两非”,促进性别比平衡。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扎实做好老龄工作,将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化养老有机结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扩建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加强双拥和人防工作。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区人民政府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公信力、执行力,切实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努力建设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学习型政府。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和境界,坚持不懈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先进地区学,创新理念,提升境界,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遵循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务实的举措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宝坻发展不断提速度、上水平。

努力建设施政科学、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社会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高效运行,使政府工作更加合民心、顺民意。

努力建设信守承诺、人民信赖的诚信型政府。坚持诚信办事,诚信服务,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坚决贯彻区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把听民声、解民难、维民利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百姓的实事办好、难事办妥、大事办成。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推行网络问政,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凝聚发展合力。

努力建设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责任型政府。坚持脚踏实地,勤勉干事,讲长性、讲韧性,不浮躁、不折腾,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各项工作。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强化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实施跟踪问效,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服务提速。规范政府性投融资平台管理,形成“借用管还”良性循环机制。坚持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和跟踪审计等制度,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办一切事情,切实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廉政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以良好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神圣的使命、艰巨的任务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我们将牢记宗旨,勤奋工作,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宝坻的发展放在心上,以“一团火”的热心办好百姓的事情;坚持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狠抓第一要务,以百折不挠的恒心推进各项工作;谨记厚德载物,品行为先,以秉正持廉的公心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不负全区人民重托!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未来,为实现宝坻科学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来源: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