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4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北京市门头沟区代区长  张贵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积极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圆满完成了区人大十五届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

——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8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亿元,增长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7.8亿元,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1亿元,增长8.4%。

——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完成压减燃煤、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万元GDP能耗下降2.5%,PM2.5年均浓度下降7.7% ,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6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升到34.13平方米。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23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18861元,增长8.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6%。各类安置房及保障性住房完工12081套,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完成99件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的重要实事。

(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培育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提速。发挥综合经济工作体系协调作用,统筹推进规划政策、产业培育、功能疏解、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疏解,制订了《门头沟区推进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调整疏解工作方案》,全年退出企业30家,注销“五小”企业201户,8家企业制造环节实现外迁。石龙开发区发挥高端产业培育龙头作用,新增亿元以上注册企业17家,12个总部大厦共计5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助推产业转型,4个大厦即将竣工。成立区金融商会,设立3家小额贷款公司,信息金融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对236处废弃厂矿进行综合调研分析,陇上科技园等一批废弃矿山利用项目顺利推进。

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壮大。开展永定河沿线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建成96座旅游交通服务站,实施国家步道标识系统一期工程。南石洋大峡谷对外试运营,灵山、潭戒景区环境进一步提升,妙峰山玫瑰香谷等沟域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玫瑰、玉兰、万寿菊等景观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山地旅游文化节、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大型活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3亿元,增长5.4%。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和斋堂古村落古道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市级文创产业功能区,宝玉石文化博览交易中心、陕西画院等一批项目顺利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大力发展与信息科技产业、高端服务业配套的楼宇经济,与市投资促进局合作成功举办“驻京中外知名企业投资门头沟行”活动,400多家企业参与项目洽谈。与国电电力、中信银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5家大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内最大的保险经纪公司——江泰保险实现入驻。项目落地进一步提速,中昂广场、西长安一号、华远中心等44个项目开工建设,西山艺境、丽景长安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快推进新城南部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全年共上市土地8块、126公顷,总成交价235亿元,总成交额位列全市第三。

(二)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棚户区改造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全年新交付安置房6800套,已累计交付安置房24408套,完成选房21643套,新增100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建设。加快棚改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路、水、电、气、热等市政配套和学校、商业、物业管理、社区文体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陆续交付使用。精细化测算棚改资金需求,制定棚户区改造与环境整治项目资金平衡方案和整体实施方案,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低息贷款额度120亿元,科学规划土地上市和还款时序,规划棚改腾退区域上市地块12个,为棚改工程加快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善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工作体系,建立重点工程绿色审批通道机制,105项重点工程开工83项。S1线区内5个站点加快建设,长安街西延工程稳步推进。编制完成《新城道路建设规划》,锅炉厂南路西延、苛园路等5条道路竣工通车。完成城子水厂改扩建等工程,整合高压走廊25公里,新建燃气管道28.4公里。加快推动山区发展,潭柘寺镇C地块实现上市交易,军庄镇葡萄酒文化产业园土地流转进展顺利,斋堂镇一号地A地块成功上市,王平镇中瑞休闲养老园一期工程实现入住。集成险村整治、抗震节能、美丽乡村等政策资金推进险村险户搬迁改造,法城等4个村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绿色通道景观建设一期工程,第二阶段中小河道治理8条沟道及龙泉湾工程主体完工,引入社会投资建设8个镇级污水处理厂。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57项重点任务,改造燃煤锅炉75.5蒸吨,淘汰老旧机动车5976辆,山区送气下乡、优质燃煤实现全覆盖,村庄煤改电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压减燃煤1.76万吨。完成271处上账违法建设销账任务,实现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坚决打击乱倒污泥渣土、非法盗采、乱伐林木等违法行为,市容环境保持全市前列。成立全国首家“绿色银行”,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绿色单位、绿色社区,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

(三)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对失业人员进行精准帮扶,新增城镇就业875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4人。分类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全年消除低收入户2331户。积极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完成自住型商品房供地55万平方米,综合改造老旧小区4.96万平方米。启动市级养老服务示范区建设,引进社会资本运营区老年社会福利中心及2个社区综合养老中心,全区养老服务床位达到3817张。依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解决民生难点热点问题,334项问题已解决283项, 68个重点历史遗留问题已解决49个,特别是彻底解决了永定河治理工程征地、北岭地区转居农民社保等长期历史遗留问题。

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大峪一小迁建工程,北京八中门头沟校区、龙泉中学、小园小学等工程加快推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行全区校长任期制、逐层岗位竞聘制和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制,实施进修学校研训一体化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医院监管体系建设,妇幼保健院纳入区医院集团。“健康门头沟”行动成效明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通过市级验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依托公园广场建成30个文化艺站服务岗亭,形成15分钟文化惠民圈,建成8个乡情村史陈列室,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社会服务管理不断创新。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和社会治安“三网合一”,街道“大工委”、地区管理委员会和7个中心运行不断规范,创建市级六型示范社区16个。构建区、镇(街)和村(社区)三级联动公共服务工作体系,85项民生事项实现在街道社区代办,为民服务信息平台全年受理事项6.1万件,群众满意率95%以上。完成政务服务大厅改造,整合36家单位361项行政服务事项,设立为民服务办事窗口94个。深化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首创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服务公益平台,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广泛开展“道德文化广场讲座”等活动,地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总体保持安全稳定。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国庆六十五周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及APEC会议期间安全维稳任务。推行重点矛盾领导包案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分别下降21.3%和29.1%。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流动人口数减少6371人。发挥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体系综合执法职能,开展执法检查3290次,设置专职安全员,全面加强生产、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安全管理,建成防汛抗旱指挥平台、森林防火指挥平台和病虫害防治中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施“零刑事发案社区”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安全感等多项指标达到10年来最好水平。

(四)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区政府五大工作体系,探索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三级联动”运行机制、“五星四级”执法方式、购买社会服务等工作机制,政府运行效率得到提高。区政府党组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成11项整改任务,区级会议减少38%、文件减少39%,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减少69个,经常性经费开支压缩20%。深入开展“纠风在行动”活动,加强对公务卡、公务用车使用、办公用房配备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行政监察和跟踪审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立完善权力清单和职权目录,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不断加强。

改革创新持续深入。启动土地一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棚改安置房建设三个领域重大资金跨年度平衡管理机制试点工作。制定了《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实施意见》,统筹安排1.5亿元购买社会服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鑫融公司注册资本金增至4.7亿元,发行10亿元企业债。推进国有企业分类重组,清算集中管理企业30家,注销企业30家。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5项,完成下放到我区的51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工作,1030项事项实现网上审批和预审。农村产权交易实现28个项目挂牌、15个项目签约,累计实施39个村17.4亿元资金信托化管理,农民及村集体全年获信托收益1.6亿元。全面开展与张家口、神农架林区的对口协作,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认真接受区人大对财政预决算、政府性债务等事项的监督。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职能,创新协商民主形式。主动向区人大和政协征求意见和通报工作,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提案121件,办复率达到100%。加强重大决策研究,重新修订了《区政府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开展政府常务会前学法17次,深入开展“六五”法制宣传教育,支持区检察院、区法院依法履行职责,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官兵和中央、市属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门头沟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经济总量依然偏小,财政收入不稳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亟待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棚户区改造各项任务十分艰巨,资金平衡工作受土地市场变化影响较大,必须统筹推进房屋征收、安置房及配套建设、贷款融资、土地上市等各项工作。三是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存在差距,特别是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安置小区管理亟待规范,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升。四是勤政廉政建设需要常抓不懈,“四风”问题治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大。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全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北京市调整城市战略定位以及首钢搬迁和长安街西延,为我们加快转型、建设首都西部生态屏障和西部综合服务区提供了宝贵机遇,增添了责任和动力。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调整,我区生态优势进入释放期、城乡建设进入高峰期、产业培育进入加速期、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同时社会建设也进入矛盾多发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以转型发展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坚持规划政策先行、高端产业带动、机制体制联动、改革创新驱动、法治思维发动,全方位地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工作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依法行政,强化风险防控,突出创新驱动,着力推动旅游文化和绿色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实施农游合一、文游合一;着力建设开放型经济,加大高端产业和大项目、大企业总部的引进力度,加快培育“高精尖”的现代产业;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打造美丽幸福门头沟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和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完成市里下达的大气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任务。

(一)加快培育高精尖的现代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强化规划制定和政策研究。坚定不移走生态环境立区、高端产业强区、旅游文化兴区的发展战略,推动规划引领发展、环境促进发展、产业带动发展、法制规范发展、改革助推发展。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高质量编制“十三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等“多规合一”。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积极做好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接,争取适度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发挥综合经济工作体系作用,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整体谋划,强化项目的前期论证,深入研究税收来源、资金平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等重大问题。加强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坚决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有关宏观调控的政策,修订完善我区招商引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大高端产业培育引进力度。按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要求,加快培育高端产业发展新优势,推进门城新城的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用足用好中关村科技园区优惠政策,推动园区政策向新城地区辐射,推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保险及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推进石龙五期一级开发和石龙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在建成12个总部大厦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4个总部大厦。支持鼓励个体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对中小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出台促进信息网络、金融、保险等行业及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措施。加快产业疏解和优化升级,继续落实《推进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调整疏解工作方案》,再淘汰高耗能、高水耗、高污染企业6家,对拟保留的企业实施更为严格的节水、节能、环境标准,提高对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的承接、承载能力。结合棚改配套商业及中昂广场、华远中心等大型商务设施建设,完善便民商业服务体系,培育区内消费增长点。盘活山区存量土地,加强与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区合作,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废弃矿山用地,积极发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和旅游观光休闲产业。加强与大型企业开展战略联盟、产业联动,举办门头沟首届玫瑰节暨旅游文化大会,打造我区招商引资的品牌活动,吸引更多大企业、大项目投资落地。

大力推动旅游文化休闲产业发展。立足“农游合一、文游合一”,设立山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着力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档次。实施雁翅水岸休闲观光走廊等5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阳坡园二期工程。加快发展以景区为核心的沟域经济,推动汽车营地、国家步道、冰雪运动、灵山景区等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市级资金,实施17项古村落、古民居修缮保护工程。搭建智慧门头沟旅游平台,建设A级景区自助讲解系统。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推广公司+农户模式,依托专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积极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打造5000亩玫瑰花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京白梨、矮化苹果、新型养蜂、樱桃、黄芩等特色种养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编制《门头沟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和斋堂古村落古道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妙峰奇石等一批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办好第六届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大型活动,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增长8%。

(二)毫不动摇地推进棚户区改造,提升新城建设开发质量

全力推进采空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棚改一期200万平方米安置房剩余楼座建设,力争实现新增100万平方米安置房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全面启动棚改7平方公里范围内房屋拆迁工作。做好回购、趸购等工作,解决安置房源缺口。加快完善安置房社区道路、停车、绿化、公厕等市政配套,配齐教育、医疗、文化、商业、交通等设施,规范入住小区的物业管理,保障入住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严格落实安置房分配审核机制,促进群众有序上楼。全力做好棚改资金平衡工作,严格执行棚改资金预算方案,争取国开行贷款资金落实到位,加快推动棚改腾退区域土地一级开发,多途径保障棚改资金需求。

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优化政府投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全年计划安排重点工程94项,投资规模92.5亿元。积极支持市级重点工程,加快S1线、长安街西延及大市政管网同步配套建设。完成泰安路、华园路改造工程和新32路建设,加快推进九龙路、黑山大街北延道路工程,启动滨河路南延一期、黑山大街二期等15条道路建设。加快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区大市政接轨步伐,推进门城水厂、第二再生水厂建设,开工建设上岸110KV变电站,完成城子地区集中供热工程。加快完善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潭柘寺、军庄110KV变电站,启动斋堂集中供热项目,推进潭柘寺、军庄镇区供水干线工程。落实“宽带北京”行动计划,实施信息化基础提升工程,建设智慧城市。

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开发。充分发挥城乡建设重点工程综合管理工作体系作用,坚持一流标准,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在功能区块规划、街区改造、单体建筑设计等方面打造精品力作。积极推动新城土地一级开发,做好收储地块房屋征收、规划设计、市政配套建设等各环节工作,加快推进S1线、长安街西延线周边土地上市,力争符合条件的地块全部入市交易。落实新城重点区域城市规划设计实施导则,对落地项目规划设计严格把关,推进S1线区域组团综合开发及长安街西延线两侧标志性建筑建设,打造高品质、有活力的现代化滨水山城。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实施,力争使我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完成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荒山造林等任务,对灵山、潭王路等重点景区、道路周边进行生态修复,完成绿色通道景观提升工程。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断提升生态涵养水平。在永定河上游王平、妙峰山段20公里河道开展生态修复,完成第三、四阶段中小河道治理工程。提升河湖公园景观体系品质,研究实施城市沟道截污改造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公益,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强化环境保护与大气污染治理。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法》,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行为,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增量。对永定河沿岸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重点监管,加快建设8个镇中心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开工建设区污泥处理厂及新城南部污水处理干线,提升区域污泥污水处理能力。严格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强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工作,制定全区燃煤锅炉替代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国信滨河锅炉房煤改气工程,压减燃煤4.5万吨,淘汰老旧机动车3898辆,确保完成市下达我区空气中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目标。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继续推进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治安“三网融合”,实施镇街城市管理改革试点,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职能下沉。推进城市服务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网格化,新建智慧社区23个。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整治非法大排档、小广告和马路市场,破解城市治理的痼疾顽症。保持“拆违打非”的高压态势,确保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继续控制人口规模,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大房屋违法出租治理和规范管理力度,力争年底把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0.8万人左右。

(四)加大统筹力度,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新三起来”统筹农村改革与发展。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范围,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颁证试点。建立重大项目区级评审制度,对农村建设用地实行区级统筹管理,公开入市,利用村企合作等模式发展产业项目,推进预留集体产业用地对外合资合作等方面的改革,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潜能。发挥农村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健全农业财政投资项目库,引导镇村推进项目集成。加强农村“三资”监管,统筹管理镇村基本建设工程,扩大农村集体资产信托化经营范围,继续探索农村预留产业用地经营性物业信托和土地流转信托试点,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长远收益。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和物业化管理试点,加强农村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统筹管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社区管理水平。落实《农村低收入农户帮扶补助办法》,用好“四类”帮扶基金,确保低收入农户尽快增收。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大小城镇产业发展支持投入力度,完善重点镇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功能定位清晰,配套设施完善的主题小城镇。启动潭柘寺镇鲁家滩村路南房屋征收工作,实施镇中心区路网次干路道路二期工程。加快军庄镇葡萄酒文化产业基地18座示范酒庄建设,推进孟悟村文化旅游绿色休闲产业园项目,全面启动灰峪村整体开发和北四地区搬迁工作。加快斋堂镇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进一号A地块的规划建设,实现B、C地块上市。实现王平镇韭园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村民住宅楼一期入住,推进樱桃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支持山区各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实现区域特色发展,让农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发展成果。

大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从区级层面加快推进镇村规划编制、审批工作,推动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向山区转移,提升山区承载能力。争取市级部门尽快实施109高速路建设项目,做好108国道二期、双大路二期、军温路、山区观光铁路等工程前期工作,着力破解山区交通瓶颈。深入整合险村搬迁、抗震节能、美丽乡村等政策资金,完成2014年确定的14个村险村搬迁任务,按计划再启动8个村的险村险户搬迁工作,实施低收入村产业发展项目。继续做好送气下乡工作,扩大农村清洁能源的使用范围。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造升级15处农村供水设施。对国道沿线村庄垃圾收纳设施及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服务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完成小园小学、龙泉中学新建等工程,实施大峪中学初中部、教师进修学校改造,加快推进北京八中门头沟校区、大峪二小改建等工程,提高与北师大、首师大等高校的合作实效,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加大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力度,争取阜外医院京西院区落地;稳步推进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推动区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建设教学医院工作,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区文体中心建设,新建村居文化室16个,精心举办惠民文化消费季活动,大力培育永定河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导科技成果向生态修复、旅游产业、高效农业等领域转化。开展“美丽门头沟、文明新生活”主题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千方百计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统筹资源加强职成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办好90件重要实事,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积极化解尚未解决的51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和19项历史遗留问题。深入开展“救急难”工作,统一城乡低保标准,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快推进高家园、何各庄等定向安置房和龙泉镇、黑山等公租房建设,实施老旧小区节能改造、抗震加固25万平方米,积极争取区域内自住型商品房对我区居民和入区企业职工优先摇号,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

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健全以7个中心为平台的街道服务体系,全面推广社区代办制、离案办公等便民工作法,打造服务型街道和服务型社区,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拓展为民服务信息平台功能,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办理工作体系。完善“三级联动”公共服务工作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民生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全程代办服务,打造标准统一、有机衔接、综合高效的公共服务工作体系。发挥“阳光中途之家”作用,加强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新的生育政策。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工作,努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工作方针政策,完善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推进“平安门头沟”建设。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做好消防、交通、生产安全等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保持对非法盗采的高压态势,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安全事故。规范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指挥平台的运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统一监管,完善全链条风险监测,守住“舌尖上”的安全。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提高初信初访化解率,积极倡导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深化打防管控一体化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六)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政府自身建设,释放发展活力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按照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的要求,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健全并严格执行行政权力清单和职权目录,推动政府事权规范化,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确保依法依规办事。推进依法民主科学决策,落实区四套班子运行规则补充意见,严格执行《区政府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坚持会前学法制度。强化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积极支持区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将协商纳入政府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及公安机关开展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工作体系,进一步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扎实推进“六五”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遵法守法意识。坚持重大事项听证和公示制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倡导市民依法依规参与社会治理。

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贯彻区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1+8”制度,深化“四风”整治,全面落实各项整改任务,切实兑现承诺。完善区政府五大工作体系,强化工作的整体协调和统筹联动,提升行政运行效率。认真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形成常态化制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确保“三公”经费零增长。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狠抓制度建设与落实,深入开展“庸懒散拖”治理,针对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执纪问责,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实施石龙开发区和永定滨水商务区联动发展战略,成立高层次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借力中关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先行先试政策,推动两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联动发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北京市的统一要求,研究不再保留非许可类审批,减少项目前置审批,加强后续监管,简政放权,变串联为并联审批。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计划,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并发挥鑫融投融资平台作用, 提高平台投融资能力。加大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力度,探索通过BOT、PPP等模式推进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运营,降低政府直接负债。深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开展非公司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启动京西建设集团等公司改制工作,加快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与张家口地区在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做好与神农架林区等地的对口支援工作。

来源: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