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2日在红桥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红桥区代理区长 陈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红桥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工作,对今后五年目标及2022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红桥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践行初心使命,矢志砥砺前行,全面打赢棚户区改造、创文创卫、招商引资、安全稳定四场硬仗,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开局良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运行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至2020年连续三年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4%,增速高于GDP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39.2%,中心城区第一。新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8%,中心城区第二。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37186元增加到2020年的47542元,增速高于GDP增速2.6个百分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3%,预计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

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项目化清单化管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国药(天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中煤水文地质局、中粮利金公司、中电信息技术研究院、中邮证券、中邮保险等一批优质企业项目落户我区。推进与京冀交流合作,与河北工业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与北京通州、河北保定、张家口建立文化合作交流机制。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世界智能大会、进博会、亚布力论坛、津洽会等平台,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举办百余场大型招商推介活动,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3256家,年均增长8%;其中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1253家,年均增长12%。累计实现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240亿元,2021年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42.78亿元,同比增长25.74%,其中来自京冀地区投资12.77亿元。

五年来,我们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地区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注册企业超过2500家,累计实现全口径税收近6亿元。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红桥园区和天津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启动运行。盘活空置楼宇37万平方米,新增楼宇注册企业6000余家。泰利信等3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完成14家科技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国家科技型企业达到19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2家,认定雏鹰企业82家、瞪羚企业4家、科技领军企业3家,全区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年均增长2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万人均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5.06件,居全市前列。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推行“五减”“四办”、承诺制审批、容缺后补等“放管服”改革举措,全区784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清单化管理,其中行政许可可承诺事项占85%以上。建成“一站式”全流程政务服务中心,减少各类证明材料376项。118项民生服务事项延伸至街道社区办理,建成3个政务服务无人超市和14个自助网点。陆家嘴商业综合体、万怡酒店等优质载体投入运营,成为消费新亮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实现政策性减税降费7.92亿元。深入实施“海河英才”和“子牙人才”计划,引进各类人才2.5万人。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组建“四公司一中心”国有企业监管架构,完成区房产总公司和街道生产服务管理处改革,区属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实现统一归口管理,大福来公司成功混改,29家“僵尸”及低效无效企业完成出清。建成“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区属国有企业经营监管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街道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成供热改革,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物业和准物业管理准入、退出机制。实施环卫一体化改革,主次干道路环卫作业实现提质增效减员降费。

五年来,我们加快城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载体功能进一步提升

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任务圆满完成。坚决执行市委“绝不允许在高楼大厦背后还有贫民屋”的工作要求,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任务,累计完成征收73.77万平方米,3.33万户、15万群众实现安居梦。“红桥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用时13天完成百年“渔村”563户居民搬迁安置,《老渔村新生记》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规划引领作用持续加强。坚持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编制西站商务区西于庄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完善重点地块规划方案。有序推进土地整理,铃铛阁、报春里、金潞园、单家面铺、五十一中南、科技园5-北-1、孟春里、环海油脂公司等8宗地块、38公顷土地成功出让,规划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首创、万达、仁恒、中交、中海等一批优质企业进驻红桥参与开发建设,提升了区域项目品质。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累计完成39个重点建设项目、竣工256万平方米。红桥中医医院等27个、211万平方米项目加快推进。正融科技大厦、泰盈科技大厦、瑞玺大厦等一批楼宇相继落成,新增优质商务载体90万平方米。子牙河北路东段、本溪路、保康路、保康东路等11条道路实现通车,光荣道科技产业园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完成和苑起步区C地块、北岸中心等108个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城区基础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

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城区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创文创卫“双创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志愿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区内10个占路市场和7个自发市场全部清撤,112个旱厕全部消除,累计治理违法建设66.27万平方米,拆除1.2万平方米违规鸽棚鸽舍。完成119条社区里巷道路清脏、治乱、补绿、修路整治目标。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覆盖。西站周边地区秩序整治取得实效,南大寺周边环境卫生死角、西关北里私屠乱宰等累积多年的治理硬骨头一一啃下。全区上下以“为红桥荣誉而战、战则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天津市文明城区。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认真落实大运河保护、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中央和市级环保督察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煤改电任务,全面落实扬尘污染6个“百分百”措施。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较2016年分别下降47.9%、37.7%,综合污染指数从2016年的7.07下降到2021年的4.44,下降37%。改造雨污混接点408处、提升改造55处易积水点位,新建污水管网5.46千米。全域消除黑臭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质量考核达标,全区优良水体达到100%。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完成46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工作。

市容环境更加优美。新增公园面积16.26万平方米,百年“渔村”变身14万平方米子牙河滨河公园。对西沽公园、竹园、桃花园、“天子津渡”公园等10个、48.39万平方米公园完成提升改造。打造勤俭道等13条精品园林景观道路,新增沿线绿化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对6000平方米可绿化街头裸地、清拆地实施绿化提升。全区绿化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9.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02平方米。海河沿线夜景灯光全面恢复,重点区域景观灯带全面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增进民生福祉取得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幼儿园、义务教育招生更加公平公正,完成丁字沽街中心幼儿园改制工作,组建天津三中等7个教育集团,引入上海道小学、河西二幼优质教育资源,方舟实验、怡和两所民办中学改制为公办学校。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编制完成红桥区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布局各类学校95所。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新建2所中学、2所小学、6所幼儿园,修缮提升13所学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超额完成学前教育学位补建两年攻坚任务,新增学前教育学位5540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幼儿园三级监控平台全覆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绩效奖励分配机制,校际交流骨干教师1000余人次。完善教师素养提升机制,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评选活动。推进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与6所高校建立“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学校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得到强化。

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建成全国健康促进区、天津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疫情防控常抓不懈,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提升。建成西沽卫生服务中心,完成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全科门诊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120急救站点建设任务,急救路程时间由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大力发展文体事业,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000余场次,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天津相声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建13个健身中心,新增1000余件社区健身器材,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活动100余场次,群众体育项目获得全国表彰。设立每年100万元民族团结专项资金,荣获第7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被评为天津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开展工作,港澳、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宗教、侨务、外事、档案、保密、科普、残疾人、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社会保障扎实有效。五年新增就业15.5万人。健全社会救助帮扶机制,累计支出各类救助资金9.62亿元。设立每年100万元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帮扶资金,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新增享受住房保障居民3万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8.6万人。新增养老床位1136张,新建23个日间照料中心和11个一级、104个二级老人家食堂,社区养老用餐服务实现全覆盖。5个既有住宅小区加装电梯7部,完成86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和远年住房改造。10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全部达标,创建71个市级美丽社区、3个精品社区。新建10个标准化菜市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市级初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9亿元、消费扶贫采购2.07亿元,动员社会捐款3144万元,助力受援地区实现脱贫。

五年来,我们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依法行政和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政治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增强了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能力。狠抓中央巡视“回头看”和市委巡视、调研巡查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深入开展“一抓三补四强化”专项行动,坚决肃清黄兴国、张泉芬、赵建国等恶劣影响,政治生态全面向好。强化作风纪律建设,严肃处理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担当不作为典型问题,广大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和干事创业士气得到提振。

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05件、政协提案685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更加科学规范,政府信息依法应公开尽公开。全面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基本完成,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大幅提升。圆满完成“七五”普法工作。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坚持真过“紧日子”,“三公”经费和一般性财政支出持续下降。

基层治理更加高效。坚持“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建成“三级平台、四级网格”智慧红桥指挥平台,形成具有红桥特色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十个一”工作措施。19处、45个点位“飞地”治理全部报捷。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成功解决1.4万户群众产权证办理难问题。实体性化解信访积案680件。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圆满完成重点敏感时期安保维稳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积极成效,“无黑社区”创建达标率100%。设立每年100万元见义勇为资金,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安定。以“铁面、铁规、铁腕、铁心”狠抓安全生产,大胡同地区、长庚老年公寓等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整改,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应急处突能力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区委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红桥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的五年。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我们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的结果,是全区上下戮力同心、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红桥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区部队、武警官兵、离退休老干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红桥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还不够解放,理念更新不快,站在高质量发展前沿谋划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区域支柱型产业不多,大项目好项目储备不足,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还没有完全解决好;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专业知识、工作作风、狠抓落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跟上新形势新要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2022年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实现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也是打基础与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时期。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努力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为我们推动改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完成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伟大时代、不负群众期待的优异答卷。

——今后五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加快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

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一基地三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中找准定位、展现作为。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构建以高端商务商贸、智能科技、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健康产业等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经济体系。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税收对财政贡献率逐年提升。   

 ——今后五年,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区域发展活力显著提升。    

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引育结合、梯度培育、精准支持,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深化与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快建设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卓朗科技园区、中海油创新研究中心等创新产业载体,不断促进各类优质创新资源集聚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要坚定不移高标准加快城区开发建设,推动城市载体功能显著提升。

坚持土地强区。高标准编制空间规划,大力推进西站前广场、西沽南、运输六场、同义庄、西于庄等重点地块出让,完成大胡同地铁功能征迁。实施58个重点项目建设,在建工程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承载能力全面提升。高质量推动城市更新,城区道路、水电气热、人防工程、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今后五年,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生态立区。认真落实大运河国土空间管控规定,积极参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PM2.5平均浓度等指标逐年下降,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加强节能减排,倡导绿色生活,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继续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群众对城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有更多获得感。

——今后五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坚持教育兴区。落实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着力强化教育软实力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健康天津行动,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争创国家文明城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心办好民心工程实事。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今后五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推进依法治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进一步健全各类风险防控体系和安全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发展行稳致远。

各位代表,红桥是天津城市、商业、近代工业和教育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三河五岸生态宜居,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发展空间潜力巨大。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的坚强领导,勤劳智慧、务实奋进的红桥人民一定能够取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新胜利,红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同时是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动能转换,大力招商稳商,提升城区品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打造绿色城区、建设美丽红桥取得更大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节能减排降碳完成进度目标。

围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重抓好7个方面工作:

(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精心打造主导产业和相应产业链,积极培育新动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挖掘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显著优势,抓住津雄、津兴高铁即将通车、辐射区域进一步扩大的有利契机,加大站、区联动力度,加强与中央企业、科研院所、驻京机构以及重点地区、重点园区的精准对接和高效承接,新引进京冀企业60家以上。发挥我区生态环境优势,大力整合推广商务楼宇、商业载体、土地等资源,成为承接北京外溢优质资源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力量,使好企业不缺载体、好项目不缺空间。深化与京冀地区联系交流,推进教育、卫生健康、生态环保等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深度挖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打造与区域相匹配的优势产业。紧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与东疆保税港区等区域优势互补,开展项目合作,发挥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引进一批跨境电商项目、平台、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高地。激活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能级,加快大胡同商圈建设,推动陆家嘴、水游城、欧亚达等商业综合体升级转型,发展首店经济和品牌消费,培育“网红打卡地”“5G消费体验”等行业新坐标,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壮大智能科技产业,重点引进软件开发服务、移动互联网细分领域优秀企业。加快推进卓朗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优质企业尽快实现挂牌上市。

加快培育新动能。扎实推进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积极推动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进一步加强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精准支持,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天津市雏鹰企业10家、瞪羚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搭建产学研用、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引导投资、技术、专业服务等各类优质资源向创新企业聚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以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红桥园区、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为抓手,以打造良好产业生态为根本,加速建设光荣道科技产业园。深入落实“海河英才”“子牙人才”计划,不断吸纳人才聚集。推进“项目+团队”引才模式,强化高端人才引进。

(二)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发展动力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

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持续健全“四公司一中心”国资监管架构。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监管,做好区住房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下属部门出资和参股的17家企业划转接收,完成街道和街道生产服务管理处所属不动产无偿划转。强化资产管理,加大整合、处置、盘活力度,完成12家低效无效企业出清。整合金潞公司和区城投公司下属企业股权关系,推进区属国企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董事会建设,改进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区属国有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成为真正的竞争主体。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民办学校改制为公办学校,加快九年一贯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机制改革,加大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力度,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学特色。稳步实施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巩固学前教育学位补建成果,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确保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推进“品牌高中”建设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巩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坚持“五育并举”,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推进政府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改革。持续推进行政执法改革,健全区内部门之间行政审批、监管、处罚衔接机制,防止相互脱节。巩固综合执法改革成效,建立政府执法部门之间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作执法统筹协调机制,做到程序完备,精准高效。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政府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巩固供热、物业、环卫一体化改革成果,持续释放改革效益。

(三)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一体推进招商育商稳商

没有高水平的招商引资就没有经济增量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三年棚改清零释放的土地空间和市容环境的持续提升为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2022年将全面实施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全力以赴引资引企引项目,不断增强现实经济实力和长远发展后劲。

构建全员招商工作格局。健全招商引资机制,牢固树立“知不足而知进取”意识,形成以专业招商部门和经济工作部门为主体、全区各部门担当担责、区内各载体运营方和专业机构协同联动的招商格局。梳理、修订各类产业支持政策,建立科学的招商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提高干部开展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营造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发挥市、区两级工商联(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发展产业链招商,强化以商招商,引进一批符合功能定位、引领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税收贡献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异地企业就地转化到我区注册。全年新引进企业2500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200家,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同比增长6%。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开展集成化审批服务,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升效率,切实让企业“进一门”“跑一次”。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便民利民最后“一米”。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双随机、一公开”联查和承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积极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区级领导和各部门定期走访企业成为常态和定例,深度了解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全力做好纾困解难。严格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彻底打破“官爷”文化和“隐形门”,以自我革命精神,大力加强作风建设,营造真心实意、主动热情、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氛围,打造亲商、安商、稳商的优质环境,让红桥成为创业兴业的热土。

(四)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增强城市载体功能

坚持土地整理出让与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完善、大项目储备紧密结合,形成出让开发梯次推进、有序衔接的良性态势,切实改善城区对外形象和内在气质。

加快项目建设。落实天津市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化完善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25个重点项目建设,总面积217万平方米,其中新启动80万平方米,完工32万平方米。抓紧谋划并做好西沽南、群众影院、聚顺里、科技园、西于庄等地块出让准备工作,推动大胡同地铁功能征迁。全力以赴加快土地规划、产业定位、招商对接等前期工作,大力推动同义庄、西站前广场、运输六场、西于庄Z1Z2等地块实现挂牌出让,并尽快启动建设。推进报春里、金潞园、铃铛阁等项目建设进度,五十一中住宅、单家面铺等项目按期完工。

推进城市更新。启动集平道、闸桥支路、西关北路等道路建设,实施平津道、煤建东大道、向东南道等5条、3.75万平方米道路设施提升改造。实施益博公寓、新东方楼、福泰兴园3个、5.3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完成10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集中做好区内二次供水、电力、马路家具等公共设施养护更新工作。

(五)加强城市精细管理,打造生态宜居城区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加强绿色城区建设,切实解决影响环境的突出问题,提升城区品质、彰显生态优势。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引进培育环保新能源产业。践行节水节能低碳理念,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污染源头防控,重拳整治散煤使用、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扬尘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强化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推进雨污合流管网和雨污错接混接点改造,改善水体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提升城区管理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西站周边、铁路沿线、社区里巷、城区结合部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力度,依法坚决治理各类违法建设,提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和社区环境,常态化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效。加强环卫作业精细化管理,保持道路清扫保洁作业率和可机扫道路机械化作业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推动城市绿道绿廊建设,打造本溪路等一批口袋公园、建设子牙河南岸健康步道,新增绿化面积3.4万平方米。依托区内新建载体持续推进夜景灯光建设,提升亮化质量。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区人民。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抓实抓好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医联体建设,拓展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服务功能。推动红桥中医医院实现竣工,启动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文体事业。精心筹办第31届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讲好红桥故事,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演出服务50场次,新建5个图书馆社区服务点。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天津义和团纪念馆改造和原西站主楼修缮工程。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创建3个国家示范型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新建改建10个健身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等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1.2万人。着眼产业需求,落实职业技能培训和重点群体创业培训6000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成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彰显红桥温度。推进特殊困难群体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部纳入平台管理。新增各类住房保障政策受益家庭1000户。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嵌入式养老建设,进一步提高为老服务水平。高标准推动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办好第29届红桥区“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七)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工作机制,加强“三级平台、四级网格”建设,深化具有红桥特色的“十个一”工作模式,健全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闭环,推进社区网格信息化智能化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强做优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深化诉源治理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治理重复信访,加大积案化解力度。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和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点时期安保维稳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无黑城区”创建成果。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落实“四铁”“六必”要求,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开展超限超载专项治理,强化燃气、危化品、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自然灾害风险调查评估,新建1处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创建2个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三、创新担当、务实高效,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全方位、各环节,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升广大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升政府效能。

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依法决策意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债务存量。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深入推动“八五”普法。

建设高效政府。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主动加强学习,全面提升政府部门协同配合、合力攻坚能力,全面提高干部学习能力和履职能力。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履职尽责全过程,牢固树立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讲担当、促作为、抓落实,坚决对“堂上木偶”“顾而言他”“云山雾罩”“雁过拔毛”等现象零容忍,努力做到“传达学习”与“落实到位”、“部署推动”与“问题解决”之间零距离。坚持沉在一线、干在一线,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

建设廉洁政府。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聚焦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进一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正确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心存敬畏,秉公用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号召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奋力拼搏,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而接续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