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月5日在天津市河东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河东区区长   陈彦云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市、区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三步走”和建设“三个基地”的奋斗目标,明晰思路,创新举措,转变作风,锐意进取,经过全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

一、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中心城区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三个基地”建设,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0.8亿元,同比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预计完成76530万元,同比增长20%,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个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南站中央商务区D区项目正式立项,并由香港南华集团、上海正大集团联合投资开发;海河新天地、万隆商业城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洋务溯源”直沽文化旅游观光区已纳入全市旅游业发展12大板块之一,进行了概念性规划和项目包装,招商工作开始启动;创办了电气节能产业孵化器,二号桥纺织器材厂都市型工业园正在建设之中。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消费市场保持活跃,楼宇经济健康发展,批发零售、餐饮业增幅较大,科技服务、社区服务、商业连锁等业态竞相发展。天津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万客隆超市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成开业,阳光星期八、顺驰又一城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0.54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83%。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结构引导、层次引导和规模引导,成功举办了“经贸洽谈招商周”等系列活动,积极组团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招商。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协议额64.9亿元, 到位额24.3亿元;完成合同外资额1838.4万美元,到位额699.7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额1438万美元,引进项目和企业276个。

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汇迪食品公司、万恒糖酒公司、亚全工贸公司、东达经贸总公司、建设开发公司完成转制,正标五金公司、东海商厦集团、广茂商贸公司、房建公司改制有序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基本完成,教育、卫生等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深化“质量兴区”工作,我区再次被评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全年新注册私营企业1008家,个私经济实现税收4.67亿元。进一步加强了税源建设,强化固定收入、零散税源和异地经营企业的税收征管,街道系统协税护税工作全面推开。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立足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力打造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发展环境,城区载体功能显著增强。

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完成了城市规划修编工作,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实施城市道路、桥梁等路网设施建设,东纵快速路、地铁二号线、靶革当公园等重点工程拆迁基本完成,海河堤岸改造、京津城际铁路、津滨轻轨(西段)出站口拆迁全面启动。东南半环快速路主线全线贯通,东兴、顺驰等立交桥竣工通车,海河东路、十三经路等一批重点道路正在施工,保定、蚌埠、奉化3座跨海河桥主体基本完工。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6%。综合整修道路7.5万平方米,实施了王串场一号路、程林里地区排水设施改造工程。22片小区、63.94万平方米旧楼区整修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旧区物业管理工作全面推开,新增供热面积116万平方米。成立了房屋安全鉴定中心,举办了二手房交易会,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定向还迁房建设进展顺利。

城区环境建设成效明显。进一步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全面启动,第一、第二战役取得阶段性成果,370处重点脏乱点位治理和8个专项治理任务全部完成。新建和提升改造菜市场24个,津塘路(下段)等10条道路综合整修工程全面完成,铁路专用线综合整治、公厕新建改造工程全面展开。深化蓝天、碧水、安静等六大环保工程,高标准通过国家“创模”检查验收。

三、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开发就业岗位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岗位开发、困难群体再就业帮扶机制,搞好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和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公益性再就业公司,多渠道扩大就业,全年创造就业岗位19500个,同比增长17.85%,安置“4050”人员8775名。积极引导手工编织业做大做强,成立了“爱心手工编织制品有限公司”,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近3000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认真做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工作,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困难群体实施了分类救助,建立了扶贫帮困长效机制。12个街道全部建立了“爱心慈善救助超市”,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老龄工作。

构建和谐社区取得进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路和用力方向。研究制定了《河东区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意见》,按照示范、标准、达标三个等级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全年新建、改建社区服务设施97个,全部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大通花园等12个社区被评为天津市五星级示范社区。召开了建设和谐社区研讨推动会议,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社区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铸诚信、讲文明、构建和谐河东”和“邻里一家亲”等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开展了第三届河东区“十大为民杰出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完成了上杭路街道和大直沽汇贤里第二社区等文明小区“五个一”创建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得到加强,我区被评为全国首届“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示范区。

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稳定。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任务,并通过全市检查验收。认真落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完善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新课程改革步伐,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津华中学示范校建成使用,二幼示范园、丰盈小学主体完工。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举办了第19届“科技活动周”、第五届家庭文化艺术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我区中学生男、女足球队代表天津市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双获冠军。建成了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工作不断深化。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我区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完成,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有序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人防建设、双拥工作取得成效,民族宗教、侨务外事、防震减灾、档案、保密、对台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四、改革完善政府决策机制,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按照中央和市、区委的要求,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力促进了政府工作的开展。

改革政府决策机制。注重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组织力量编制了《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新修订了《河东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研究制定了《河东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河东区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专家咨询、群众参与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努力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研究制定了《河东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区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投入运营,积极推行引导式、一站式、首问制和代理制等服务措施。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完善区域服务机制。积极探索服务区域经济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建立完善了区级领导定点联企服务、职能部门对口帮扶服务、街企联谊协调服务、行业联谊自律服务“四位一体”的服务机制,组建了楼宇经济、文化娱乐、餐饮企业、物业管理、科技企业、大企业家等6个联谊会和12个街企联谊会,组织开展了服务推动月和企业直评行风等活动,评选表彰了河东区首届“功勋企业”和第二届私营企业“十大行业排头兵”。

自觉接受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定期向区人大、区政协汇报、通报政府工作,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61件,解决率达到73.28%。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监督和廉政建设,密切同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沟通联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民主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做出贡献的全区人民,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引进的大项目还不够多,规模以上企业还比较少,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还非常艰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增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政府在转变职能、提高效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06年工作任务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河东、完成“三步走”和建设“三个基地”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党中央、国务院把滨海新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为天津也为河东区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区委八届九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河东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据此,区政府编制了《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本次人代会审议批准后,将成为“十一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和更高的标准,多谋善断,乘势发展,着力在关键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开创我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200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区委八届九次全会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十一五”发展规划,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努力实现“六个新突破”:狠抓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优化产业结构的新突破;狠抓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与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狠抓城市建设和城区管理,实现城区综合服务与长效管理的新突破;狠抓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的实施,实现建设学习型城区与创新型城区的新突破;狠抓和谐社区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突破;狠抓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的提高,实现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法治政府的新突破,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200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区级财政收入完成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按增长20%组织落实;完成招商引资协议额、到位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0%,合同外资额、到位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0%,外贸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5%,引进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要有新的突破;全年创造就业岗位2万个,城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 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以内;和谐社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进步。

实现全年工作目标,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围绕“三个基地”建设目标,以海河综合开发改造为契机,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主动融入滨海新区建设,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地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加快发展服务业。坚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集中力量抓突破口、抓大项目、抓增长点。加快南站中央商务区、“洋务溯源”直沽文化旅游观光区、津滨大道物流集散区开发建设,推进海河新天地、劝业香江商贸物流中心、顺驰又一城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建设万隆、帝旺、津龙湾等一批星级酒店。加快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商业连锁、物业管理、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等市场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餐饮、商业零售、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6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84%。

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坚持加快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结合,积极探索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重点建设金地物流工业园、现代工业园,规划建设二号桥都市工业园,加快建设楼宇工业园、民营科技园和都市工业小区,推进区域内都市型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推进行业联谊会组建工作,培育表彰“功勋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化“质量兴区”工作,鼓励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品牌。

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坚持“扶强”与“引优”并重,认真落实以放宽准入、公平待遇为重点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十大行业排头兵”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提升个体私营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依法维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500家以上,进一步提高个私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

二、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体制保障。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功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科技、教育、卫生等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年内基本完成国有商业公司、区属建筑企业改制工作。完善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运营、监督机制,确保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力加强税源建设,进一步做好协税护税工作。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稳定市场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开放带动战略,更新招商引资理念,完善招商引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结构。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服务保障,逐步实现从依靠政策优惠向发挥综合环境优势转变。坚持分散招商与定向招商相结合、政府推动招商与市场多元招商相结合,扩大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情招商和项目招商。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区域合作和共同开发,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三、加强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塑造现代化新城区形象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区空间布局,显著提升城区服务功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

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京津城际铁路、津滨轻轨(西段)出站口等重点工程和危陋房屋拆迁,实施东纵快速路、赤峰桥等一批道路、桥梁新建改造工程,综合维修道路7.5万平方米,建设滨河小区、第六大道等公交枢纽站和月牙河、晨阳道等排水泵站。新增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精心打造太阳城等生态居住小区。加快翠阜小学、第六大道中小学、幼儿园等一批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启动海河图书馆、文化大厦、直沽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着力提高城区管理水平。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方针,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发展。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的原则,举全区之力,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区,年内达到市级卫生区标准。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城区整体环境质量。继续实施旧楼区综合整修工程,完成60万平方米以上改造任务。加强房地产行政监管,加快推进旧区物业管理、铁路专用线综合整治和菜市场建设。完善城区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依法规范管理。

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切实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消费和城市建设模式。巩固和提高环保“创模”成果,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安静”等工程,加大排污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力度,年内创建10个最适宜人居环保小区,积极开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加强城区绿化美化,完善城区绿网体系,推进靶革当公园建设,加大园林绿化养护力度,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

四、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坚持把观念创新放在首位,着力提高区域持续创新能力,优先发展高水平教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工作,完成科技成果申报推广20项、技术市场交易额1.5亿元。继续发挥科技专项费用的作用,完善多渠道、社会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强科普宣传和青少年科技活动,形成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社会环境。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学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构建开放灵活而富有特色的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名校、名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示范校、历史名校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一批学科带头人。

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引才、政策引才、服务引才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积极推进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进和培养领军人物,造就创新团队,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人才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五、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扎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快构建和谐河东。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企业,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发展。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做大手工编织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人群。积极探索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方式,认真做好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工作。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覆盖全区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加强老龄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

着力建设和谐社区。围绕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新型社区的目标,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搞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推进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落实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化“平安河东”创建活动。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坚决防止重大事故发生。

繁荣发展各项事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年内再有1-2个街道完成“五个一”创建任务。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河东区第三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全力备战天津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积极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搞好医院布局调整,加强区域医疗合作,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搞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争创第五次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人防、对台、统计、档案、保密等工作。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增强经济实力,加快社会发展,提高河东综合竞争力,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政府的重大职责。我们必须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要求,依法履行职责,实行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明确决策权限,遵守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实施责任追究。组建政府咨询委员会,建立决策公示、听证等制度。坚持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长办公会议制度,认真落实各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努力提高谋划发展的能力。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考核评议机制,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提高从严治政能力。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增强干部绩效观念,完善行政监察机制,推进行风政风建设,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强化政务督查工作,确保纪律严明、政令畅通。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自觉接受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不断提高解决率。完善民主协商制度,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

各位代表!宏图凝众志,重任催奋进。展望新的一年,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更大的挑战。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同心同德,拼搏进取,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良好开局、加快实施“三步走”目标和建设“三个基地”而努力奋斗!

来源: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